所以,我们只能自己上了。”
杨飞的话,让很多人感到可惜,因为很多国家想要搭上杨飞的快车道。
杨飞不带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
杨飞话锋一转随后道。
“当然,我们还和国家有合作。”
“而国家有意向有限开放合作空间站。”
“诸位如果有兴趣可以联系我们的航天部。”
刚刚心里可惜的众人,重新激动了起来。
这个时候监控台重新传来了声音。
“转轨轨道切入成功。”
“正在等待二次切入。”
大家的注意力重新转到了天上的二级火箭上。
很快二次切入开始了。
“到达切入点,加速开始,开始入轨。”
“加速成功,正在进入轨道,入轨成功。”
示意屏上,只见二级火箭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
“入轨状态良好。”
“开始轨道位置调整实验。”
随后只见火箭开始加速,跃迁到了更高的轨道,随后通过减速重新回到原定轨道上去,不过相对于原先的位置,已经前进了一些。
随后火箭又开始减速,降到了更低的轨道上,随后通过加速重新回到了原轨道,此时的位置,已经来到了原位置的后面。
聪明的记者很快想到了什么。
“杨董,你们是在尝试模拟对接实验吗?”
杨飞点点头。
“被你们发现了!”
“这确实是一种交汇实验。”
“不过对接就远了,这需要更加细微的微调。”
“现在没有实物,我们无法对此进行实验。”
这已经很牛逼了好吧。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东边国也是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才掌握的。
而你们是不是也太顺利了一点。
外国记者表示很受伤,而且杨飞的航天好像进步有点太快了。
不讲道理的快。
原先都认为回收实验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打了多少人的脸?
火箭回收,这太黑科技了好吧。
不等记者们继续发酸,监控台继续传回了消息。
“开始进行降轨,准备切入卫星轨道。”
记者们瞪大了眼睛,敢情你们一直带着卫星跑路啊。
这里面隐藏的信息可就多了,你们这次完整的进行了一次载人航天实验啊。
是不是整流罩也还没有抛掉?
简直了。
过分了,你们这次到底实验了多少东西啊。
“切入成功,进行入轨。”
“入轨成功。”
众人竖起了耳朵。
“整流罩,打开成功。”
“正在释放卫星。”
“卫星正在展开。”
“展开成功,卫星正在开启。”
“开启成功。”
“开始数据连接。”
“接入成功。”
“卫星发射完美完成。”
果然,果然,他们竟然用卫星模拟载人航天。
这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啊。
“火箭开始减速,继续降低轨道。”
“到达边缘,开始释放整流罩。”
“释放成功。”
“火箭开始坠入大气层。”
“坠入成功,失去联系。”
大家这时候感觉这次的发射全是正式结束了。
谁知道,杨飞这时候喊到。
“回收船行动,追踪整流罩。”
记者们再次震惊了。
“什么?你们还想回收整流罩?”
过分了,真的过分了,整流罩也回收的话,那可就省了大钱了。
不管自己再目瞪口呆,他们都明白。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这样搞下去,火箭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