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宴不怕晚,杨飞等得起。
结果没有想到现在就要生产样机了。
那么,九二年左右,最晚九五年,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了。
有了大飞机的经验,重型运输机的难度将会降低很多。
来到大飞机厂,最新的生产线已经运转起来了。
看到杨飞,老陆非常激动。
“杨董,我们这次的客十二,采用的最先进的模块化设计,和一体化成型技术。”
“安全性和成本得到了巨大的降低。”
“现在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等到元器件齐全之后,我们就会开始组装。”
“预计一个半月后,正式开始装配。”
“三个月完成样机生产。”
“我们生产线的设计生产极限是三十五天一架飞机的制造速度。”
“第二代组装线,在第一代组装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改进,调整。”
“有望取得二十天一架的速度,容纳量为三架。”
杨飞点点头。
“很好,你们是专业的,原本我认为要到九十年代了,谁知道你们这么快。”
“航电和航发那边没有问题吧?”
“航电是参与到我们的整体设计的,技术已经验证过了。”
“不过航发的样机正在进行技术改良。”
“具体什么时候完成定型,我们还不知道,不过他们说,他们会拿出他们最好的样机,让我们搭载使用。”
杨飞点点头。
“发动机的数据和安全性,你一定要心里有数。”
“如果不能上机,那就坚决不能上。”
“同时多采购几家航发公司的发动机来进行试车。”
“谁好用谁。”
“航电的要用最严格的方式来进行审查,这是飞机的大脑,它要出了问题,那就是巨大的灾难。”
“航电不进行对外采购。”
陆教授点点头。
“我们会加强航电设备的测试,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杨飞很快来到了客十二的模型前,机身的流线型,设计的很好,应该是在风洞里经过严格试验设计的。
总之看起来非常漂亮,单从外观上来说,已经超越了目前世界上所有大飞机的颜值。
“不错非常漂亮。”
“试机成功后,给我来一架,作为我的出行飞机。”
“国内的短程客机发展的怎么样了?”
老陆摇摇头。
“运八还行,其他就不怎么样了,而且运八现在来说也有点太简陋,太小了。”
杨飞笑了。
“哈哈,那等我们的飞机经过验证以后,再研究一种三千公里左右的支线飞机,在国内飞,三千公里应该是够用了。”
“到时候六千搭配三千差不多完全够用了,这对对于我们的设计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还有技术验证完毕之后,军用运输机的研究合作也要提上日程。”
“拓宽我们的产品线,不要想什么国内兄弟企业之间竞争什么的。”
“这样的大项目,就应该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市场足够大,我们才能拿到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持续的研究,推动技术进步。”
“能够把他们打趴下就打趴下,能够收购就收购,包括你的老本家,上港飞机厂。”
“现在他们发展的是个什么样子!?”
“简直是浪费资源。”
杨飞说的杀气腾腾,众人也听着非常振奋。
大飞机这样的巨型项目,需要的资源实在太大了,各种飞机厂实际上是分割了利润,限制了行业发展。
而且还涉及到重复研究的问题。
全世界看来,大飞机这样的项目哪个不是通过垄断性的发展积累起来的。
“杨董,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到时候就是回去打他们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