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史巫筮卜史而不加分析的想象出《周易》一书是按圣人设立的卦画而观象附上了文辞,目的是明吉凶的,就是后人称的算卦之用的。后人也就无不知道“八卦”就是算命的那东西,并错误认为“八卦”也就是《周易》。
这《系辞》里的“卦”说,就是指“八卦”的内容,这段文字的前文已有“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八卦”一词。故《系辞》的作者认为是圣人设立了八卦,通过取象附记上所解释的文辞,是“明吉凶”的。但是如何的“明吉凶”呢?《系辞》作者讲了一通深奥的道理后,归结到“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就是用占筮的方法来“明吉凶”。
这种从卦画符号到八卦取象,再到附记文辞的今本《周易》一书产生了,是为了明吉凶而创作的,目的是为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这就是《系辞》作者认为《周易》产生的过程与性质目的了。《系辞》作者认为这《周易》的产生为君子无事时去观察学习、研究那些文辞,领会其含义要领。而有所行动时,就去占筮看卦爻象的变化,而推断出吉凶的先知来,这真是为君子活世造了一个法宝。这《系辞》作者说的很明确,《周易》就是占筮之用的。
《系辞》里又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这是说有“八卦”系列及取象在其中,而推演出六十四卦,卦爻也具备了。这是说由“八卦”产生了六十四卦的过程。这种说法更是错误的,是汉人无法知晓《周易》一书与“八卦”筮术衍生的历史。
《系辞》里又说:“古者包牺氏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性。”
“八卦”成了包牺氏(伏羲)创立的,是通过观天、察地创出了“八卦”,目的是沟通神明的用意,又是用来区分万物的情态状况的,既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又是万物之情状的归类取象。把伏羲说成是八卦的创造者,是拉大旗作虎皮。
我们再看《系辞》里多多少少的也阐述了今本《周易》总体及所谓卦爻辞的义理思想(《系辞传》总体是从“卦、爻、象、数、理”这几个方面对今本《周易》的阐述)。
《系辞》里所讲“八卦”时,是与《易》(《周易》)的义理之论述严然又是分开而论的,这是一种矛盾的现象,也就今本《周易》的算卦格式与卦辞文理的矛盾性。显然表现了《系辞》在论述“八卦”时是偏重于筮术方面,不与《易》的义理论述相混淆。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是否说明了“卦学”与《易》义理还是有区别的。显然《系辞》的作者也无法弄明白,史巫称之谓用“《周易》筮之”,并且所看的又是个算卦格式的《周易》。说明《系辞》作者们也被《周易》(及今本《周易》)的卦爻结构形式与内容里义理给弄糊涂了。只能又把“筮学”(即卦学)与《周易》义理混同一起来论述。但“卦学”又是自我体系的内容,而《周易》里义理也是自成体系的内容。《系辞》文里在论“八卦”筮术与《易》之义理时,又不自觉的各有偏重。如《系辞》里论《易》(即今本《周易》)的内容。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生生之谓《易》。”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资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