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辞。又认为那些“卦爻辞”是通过卦象(即卦画符号取象)而填进去的爻辞。这都是“象数易学”上的说法,即对卦爻式《周易》(今本《周易》)做为学术研究对象的说法。不过现代却有权威学者认为《周易》是胡乱堆砌的占卜辞。也因为对《周易》一书的注释,至今都没有解释出逻辑性,系统性。无论古人注释,或是今人注释《周易》,总是支离破碎的。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象数卦学的影响,被引向了歧路。读不出《周易》的逻辑性,完整思想体系,就认为《周易》是堆砌的占卜辞。笔者认为《周易》每篇的内容与“画符号”没有内在的关系。《周易》每篇都有逻辑性,即都围绕着一个命题展开的论述。不是像朱伯崑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里的说法:“《易经》的卦爻辞主要还是筮辞的堆砌。大部分卦的各爻辞之间以及各卦之间都缺乏甚至没有逻辑的联系。之所以是这种情形,主要因为《易经》只是一部占筮用的工具书,而不是一部像《诗经》那样的文学作品,或者专门的史书,哲学著作等。”(《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第六十页)
当然,凡认为《周易》是占筮的卦爻辞,那么占筮的卜辞还讲什么逻辑不逻辑呢?可《周易》本不是占卜辞,所以《周易》自然是有逻辑性的。《周易》是阐述政治道理的。就如这第一篇的内容,是论述君子之道的,既有逻辑性,又有明确的思想性。
《周易》每篇的内容是围绕着题目(即命题)展开的论述。
《周易》第一篇是为君子讲述的为政之道,即修身治国之道,不过写作的手法采取的是一种比喻象征的手法,用龙来寓意君子为政策略,使君子明白,如何做君子的道理。
《周易》是有六十四篇文章组成的哲学内容,如同“诗”的体裁与手法。《周易》一书实受诗歌的影响,如本篇同诗歌体裁没有两样:
如《周易》第一篇内容:
“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无咎
或跃在渊无咎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
见群龙无首吉”
《周易》每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在阐述着一个政治道理。如这本文,就是围绕着君子为政而论述,不过是借龙来做比喻。《周易》一书的说理方式,多是运用比喻或经验之谈来寓意政治道理,所比喻的政治重心是君子治国安邦之道。
原创《周易》第一篇的题目内容是“乾,元亨利贞”。后分为篇名和题目内容,并构成了每篇文章的命题。“乾元亨利贞”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表述是“君子应自强不息,就通达顺利的发展下去。”《周易》第一篇首字及内容并未表述或象征为“天”,与原创《周易》一书后出的八卦取象筮法(算卦)不是一回事。从“君子终日乾乾”(帛书为“君子终日健健。”),这“乾”(或“健”)是指自强不息或努力进取之意。即君子应具备一种精神。“贞”也不能看做是贞卜,这里的“贞”与甲骨卜辞上的“贞”其意是有区别的。甲骨卜辞上的“贞”是向卜史问卜的人,即称“贞人”。“贞人”多是代王去问卜的官。“贞”的初意有着对未来事情,或未知事情的问询之意。故《周易》一书里的“贞”不是问卜的意思,而是“未来,前景”之意的所指。在西周时期,语词还不发达,字的借意是惯例。《周易》里“贞”是指对未来,前景趋势的看法。
“乾元亨利贞”,就是指“君子自强不息,就开始亨通,并有利于向前发展”。本文就是围绕着君子应如何的自强不息及进取所展开的论述。
儒学的源头在《周易》。本篇的内容,已体现了儒家圆润处世的思想,既要瞻前顾后,又别锋芒毕露。君子应效法龙之道,做事屈伸有度。即如后儒学上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