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下三画符号)省略掉,只写出所谓”别卦”里名称所属卦画符号里的”外卦”符号。而这七个所谓”别卦”中的名称正好外卦是相同的八经卦之一,而内卦则是八经卦不相同的卦符号,由两个八经卦符号相合,正是那七个”别卦”名称和卦符号。单由七支竹简上的八卦符号看,类如西汉京房的八宫卦分属性质那样,似”八宫卦属”。
从清华所藏竹简的《筮法》与《别卦》内容来看与《周易》没有什么关系。不反映《周易》的竹丝马迹,也不涉及《周易》一书的只言片语。由此来看八卦筮法在先秦本是独立于《周易》一书之外另起炉灶的筮术,这是从可信地下最早资料(清华竹简)发现的《筮法》与《别卦》所证明。
总之,由清华简所命名《筮法》及《别卦》内容来看,由此说明以下问题。
1.由《筮法》说明早在战国中晚期八卦筮术已独立,已与《周易》脱离(若《左传》晚于《筮法》,是后来人把《周易》混淆于八卦筮术),八卦筮术与《周易》文辞不在混淆与一起了,像《左传》里记春秋史巫那样的卜筮用法。也由此说明汉京房创八卦纳甲筮术也是有承继了。
2.《筮法》里虽出现爻象一说,但并不能证明数字爻题格式《周易》已出现。
3.《筮法》无疑是一种八卦筮术,因有八卦方位图,实与《周易》没有任何关系。
4.《筮法》竹简(目前认为竹简的时间是战国中晚期,鉴定认为是公元前335年-公元前275年间的产物)上出现的”六联体”符号(从竹简图片上看有一百多个“六联体”符号),就是《周易》一书里所用的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这些符号是与《周易》之前之后传承至今的那套符号,应是一脉相承的东西,而不能称“数字卦”。
5.《筮法》竹简上出现的“六联体”符号,并没有附有六十四卦名称,那些六联体符号挂上的文字内容,均不涉及《周易》蛛丝马迹。只是运用那套符号而已,其用途是类如卦签,还是新的卦书,有待考证。
6.从《筮法》竹简上看已有”八卦”(八经卦)名称,还有”八卦”符号的出现,但也不涉及《周易》文辞内容(“八卦”并不是《周易》里的东西,是从《周易》里所用那套符号上衍生出的筮术东西)。
7.《筮法》里有一个人体和八方方位合一八卦图,从八卦方位来看,既不同于宋代时画的《先天八卦图》,也不同于《后天八卦图》。因先后天八卦图是根据《说卦传》里的说法画的,而清华竹简里的《筮法》时代,《说卦传》绝对是没有产生的,因《说卦传》是西汉武帝前期出现的。由此说明无论何种以八卦代表不同方位的《八卦图》都是牵强附会而已。
8.从《筮法》上看也有“爻象”及内容说法,但也不反映《周易》一书内容。
9.虽有称谓《别卦》的几支竹简,其上也有四十多个名称与《周易》的名称大同小异,但也不反映《周易》的只言片语,也不能说明此时《周易》是什么格式文本。
10.更由《筮法》说明上古传下的那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并不只是《周易》作者所运用,如清华简《筮法》里所用那套符号直接挂上卜辞,不同于《归藏》与《连山》,即并没有用《周易》里所同六十四名称。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由清华简《筮法》意在说明,一是在先秦八卦筮术本是独立的,与《周易》无关。二是在先秦传承的那套符号,不单单《周易》一书所用,而算卦的筮法也在运用。
再者清华竹简里的《筮法》与《别卦》内容与《周易》没有关系,是独立于《周易》之外的“八卦”筮术东西。虽然清华简里的《筮法》与《别卦》内容,不涉及《周易》的竹蛛丝马迹,但并不是说《周易》还没有出现,由《筮法》里的八卦名称和《别卦》里名称与《周易》一书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