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程颐注)志正则动必由正,所以为遁之嘉也。居中得正,而应中正,是其志正也,所以为吉。人之遁也,止也,唯在正其志而已矣。
(简评:此遵循以经解经宗旨。)
上九,肥遁,无不利。
(程颐注)肥者,充大宽裕之意。遁者,唯飘然远逝,无所系滞之为善。上九乾体刚断,在卦之外矣,又下无所系,是遁之远而无累,可谓宽绰有余裕也。遁者穷困之时也,善处则为肥矣。其遁如此,何所不利?
(简评:这里程颐已然是以爻位说爻辞义,并没弄明白此文辞的含义。)
(《易传》)《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程颐注)其遁之远,无所疑滞也。盖在外则已远,无应则无累,故为刚决无疑也。
(简评:程颐对《象》曰的注释同样是个发挥。《象》曰其意是“肥遁无不利,毫无疑问的”,此解释是遵循了原意思,并没跑解释的文字义。而程颐的解释则跑了文辞的意思。)
由程颐对《周易》注释来看,无疑是继承了王弼的易学思想,在易学史上,可归为王弼义理派。程颐在对《易经》的注释上,又同王弼那样,对《周易》作了的注解,又对属《易传》里的《彖》、《象》、《文言》、《说卦》做了注释,而对有筮术说法的《系辞》、《说卦》、《杂卦》三篇《易传》文不作注释。这体现王弼义理派者不容与象数筮术派者相混同。严然是义理、象数是门户不同,不容逾越。
虽然义理派注释的《周易》并不合《周易》本义,但要比象数筮术派去说《周易》者,义理释《周易》者其理性与进步意义,是象数筮术派永远无法比拟。因凡用今本《周易》里的卦画爻位,即象数去解释《周易》义理,无论重与轻,都无疑把《周易》解释的是支离破碎。当然啦,他们不知道所传承的卦爻式《周易》是个被篡改过的文本。
不妨把《周易·遁》文辞原文用今天的话译过来看一看是讲述了什么。
《周易·遁》
(原文)
“()遁,亨,小利贞。
遁尾,厉,勿用攸往。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嘉遁,贞吉。肥遁,无不利。”
(译文)
“三十三、隐退下来,亨通,也是有利无害的前景。
隐退在后面,有危险,不可再继续下去,是没有好处的。待到拘捕时,用黄牛之皮做成的绳索捆绑,就难以解脱了。隐退在口头上,是有毛病的,招致危险。但要礼贤下士,可谓吉祥。喜好隐退,对君子是好事,而对劳动者就没必有。美好的隐退,前景吉祥。功成名退,没有不吉利的。”
《周易·遁》之道,是为君子讲述规避政治风险的谋略之术,让君子及早从位上隐退下来,免得政治风险临头,就为时晚了。正如篇中所讲的“待到拘捕时,用黄牛之皮做成的绳索捆绑,就难以解脱了”。《遁》文是有主旨,有中心的论说文章,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隐退自然是“君子吉,小人否”的事情了。也体现了解决官员终身制的问题。本篇所讲的隐退,归隐,是为了躲避政治风险的方法。本篇文章也为后世“道学”起了重要的影响。“遁世”思想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三千年专制下文人的精神向往,“遁世”思想在中国帝制社会里起过重要的调节作用。
我们通过对《遁》篇的译文,明白所讲的是什么了。而能否从程颐所对其注释看明白《遁》文的含义吗?显然从解释内容上看,是个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