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易学评论》(四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易学评论》(四十)(3 / 5)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避遗”的注释。

“荀爽曰,河出于乾,行于地中。阳性欲升,阴性欲承,冯河而上,不用舟航,自地升无,道虽辽远,三体俱上,不能止之,故曰‘不遐遗’”。

又如对《咸》里的“咸,亨利贞,取女吉”的注释。

“郑玄曰:咸感也。艮为山。兑为泽。山气下,泽气上,二气通而相应,以生万物,故曰‘咸’也。其于人也。嘉会礼通,利顺于义,干事能正。三十之男,有此三德,以下二十之女,正而相亲说,取之则吉也。”

如对《讼》卦里的“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拕之。”

荀爽曰:二四争三,三本下体,取之有缘。或者,疑之辞也。以三锡二,于义疑矣。争竞争之世,分理未明,故或以锡二。终朝者,君道明。三者,阳成功也。君明道盛,则夺二与四,故曰“终朝三拕之”也。鞶带,宗庙之服。三应于上,上为宗庙。故曰“鞶带”也。

这以上所对今本《周易》里的所谓“爻辞”的注解,能看懂么?大概没有“易学”知识的人很难理解是说的什么。

即使有“易学”专业知识的人,又能通过那些注释看懂《周易》里的原文之意吗?一样是看不懂,因为这些所谓的注释,对《周易》里的原句子等于什么也没有说。那些都是以汉产生的”象数”学说来释今本《周易》,“象数学”实乃与原本《周易》内容是风马牛不相及。

”象数”诸说本是西汉象数筮术者用于占筮的学说,如创始者孟喜,集大成者京房。但他们也却能从理的一面去解释《周易》。如《周易集解》里也有引汉时”象数筮术”易学家对《周易》及《易传》文的注释,但引用的只是各人有一条。

引孟喜释《易传·象》文一条。

《象》曰:“丰其屋”,天际祥也。

孟喜曰:天降下恶祥也。

引焦赣对《随》里卦辞注释一条。

“随、元亨利贞,无咎。”

焦赣曰:汉高帝与项籍,其明征也。

引京房一条,是对《否》里九五爻辞里的”系于包桑”做的注释。

京房曰:桑有衣食人之功,圣人亦有天覆地载之德,故以喻。

从上看这些西汉象数筮术派代表人物,却又能从义理一面去解释《周易》,与他们从那套符号上产生的”象数”筮术诸说,又不能与《周易》义理混淆一起。在他们可能也认为,术是术(筮术),理是理(人间道理)。

我们再引唐朝李鼎祚汇集《周易集解》里的汉至唐期间对《周易》的所谓一卦里的注释看一看,通过注释看能否明白所谓那一卦文辞讲的是什么。

如:贲〈〉(离下艮上):亨。

(注:〈〉此括号里是个卦符号略去,我们只看对所谓的卦爻辞的诸家注释,而略去附在卦爻辞后面的彖、象文的注释。笔者注)

虞翻曰:泰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柔来文刚,阴阳交,故“亨”也。

小利有攸往。

虞翻曰:小谓五。五失正,动得位。体离,以刚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郑玄曰:贲,文饰也。离为日,天文也。艮为石,地文也。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者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德也。刚柔杂,仁义合,然后嘉会礼通,故“亨”也。卦互体坎艮,艮止于上,坎险于下,夹震在中,故不利大行,小有所之,则可矣。

初九:贲其趾,

虞翻曰:应在震,震为足,故“贲其趾”也。

舍车而徒。

虞翻曰:应在艮。艮为舍,坎为车;徒,步行也。位在下,故“舍车而徒”。

六二:贲其须。

侯果曰:自三至上,有颐之象也。二在颐下,须之象也。二无其应,三亦无应,若能上承于三,与之同德,虽俱无应,可相与而兴起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