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已逝岁月中诸多先例。”(《东方民族思维方式》转自《诗经的文化阐释》)
那么要问是何原因造就了东方人的这种思维特征呢?即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与希腊哲学思维方式不同的成因是何呢?我们会在后面揭示到这一问题。
的确,“经验”是人类给自己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中国先秦诸子哲学可归类于政治哲学,而那些政治学说多是政治经验的总结与联想。
中国第一部政治哲学《周易》首开先例,运用昔日经验来论证事理。在政治上,即治国安邦理论上,《周易》里引用了不少的历史事件。如《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随》:“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明夷》:“箕子之明夷,利贞”。《升》:“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归妹》:“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这里是引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作为引经据典式的引用,来论证所表述的理论观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分不开,这里的“帝乙”、“高宗”、箕子”、“康侯”都是历史人物。而“岐山”(或西山)这是周族的发祥地,而“东邻”与“西邻”这是借殷纣(东邻)与周人(西邻)的历史经验教训来论证所表述的思想观点,这以上引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作为旁征博引来阐述事理。
《周易》里还有引用不少的生活经验以及从自然现象中感悟的道理,来作为对表述的理论观点的论证依据。
如:
《乾》:“潜龙”,“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坤》:“履霜,坚冰至”。
《屯》:“即鹿无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舍往吝”,“乘马班如,求婚姤”。
《讼》:“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师》:“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田有禽”。
《比》:“不宁方来,后夫凶”,“王用三驱,失前禽”。
《小畜》:“复自道,何其咎?吉”,“舆说辐,夫妻反目”。
《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渺能视,跛能履,履虎尾”。
《泰》:“包荒,用冯河,不避遗”,“无平不陡,无往不复”,“城复于隍”。
《否》:“拔茅茹,以其汇”,“系于苞桑”。
《同人》:“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年不兴”。
《大有》:“无交害,匪咎,艰测无咎”。
《豫》:“介于后,不终日,贞吉”。
《观》:“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窥观,利女贞”。
《噬嗑》:“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履校灭趾”。
《剥》:“贯鱼,以宫为宠,无不利”。
《复》:“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迷复,凶,有灾眚”。
《无妄》:“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大畜》:“舆说輹”,“童牛之牿,元吉”,“豶豕之牙,吉。”
《颐》:“舍尔灵龟,观我朵颐”。
《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过涉灭顶,凶,无咎。”
《坎》:“系用徵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离》:“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耊之嗟,凶。”
《遁》:“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家人》:“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吉。”
《暌》:“遇主于巷,无咎”,“见舆曳,其牛擎劓,其人天且无初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