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五)(2 / 3)

自天”,这是隐喻着婚姤的女人有了身孕,十月怀胎,终于生下儿子。

“姤其角”,这是用雄性动物的角隐喻妇女不可过于强盛。

总之,本篇是以种种比喻,所要阐明的是妇道礼俗。

第四十五篇《萃》,是对“勤政”的立论。本篇里的“一握为笑”,“萃如嗟如”,“赍咨涕泆”是比喻。

第四十六篇《升》,是论述“国家发展上升”之道。本篇里的“王用亨于岐山”是惜喻。是借文王亨有岐山祭祀权力,寓意有了立国的基础。

第四十七篇《困》,是立论“政治困境”,即论述君子身处官道上被身份名位,荣华富贵诱惑而产生的祸福依存关系。

《困》全文是:“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困于葛藟,于臲兀。曰动,悔有悔,征,吉。”

本篇几乎全是隐喻。

“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这是用遭受到刑狱来隐喻政治仕途上凶险。

“困于酒食”,“困于赤绂”,“困于金车”。这是隐喻着富贵,身份,地位三种诱惑,处理不当就会身陷刑狱。

本篇中的“困于石,据于蒺藜”,“困于葛藟,于臲卼”。这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这正是借助于自然中具体存在的事物或情状来阐释抽象的道理。

第四十八篇《井》,是立论“养民”的政治道理,是借“井”寓意养民的道理。

本篇从名称到内容全部是隐喻。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不得,往来井井,汔圣,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井泥不食,日井无禽。井谷射鲋,瓮敝漏。井渫不食,为我心测。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井甃无咎。井洌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这是用“水井”来隐喻君主如何做到“养民”的道理。“养民”就是得民心,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用“水井”来隐喻治国的道理。

第四十九篇《革》,是论述“变革”的道理。本篇中的“巩用黄牛之革”,“已日乃革之”,“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均是比喻。

第五十篇《鼎》,是讲述“变革后要及时巩固其成果”的道理。

《鼎》全文是:“鼎:元吉,亨。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鼎折足,覆公粟,其形渥,凶。鼎黄耳金铉,利贞。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鼎”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本篇内容全部是围绕着“鼎”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只不过全是运用比喻。从“鼎颠趾”,“鼎有实”,“鼎耳革”,“鼎折足”,“鼎黄耳”,到“鼎玉铉”来比喻“革故鼎新”所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及巩固措施。

第五十一篇《震》,是借“雷震”这一自然现象来隐喻政治风暴。

《震》全文是:“震:亨。震来隙隙,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来隙隙,后笑言哑哑,吉。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苏苏。震行,无眚。震遂泥。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本篇从命题到内容全是比喻象征。是借用雷震现象比喻政治。正如后封建社会里发生过的秦朝政治风暴,焚书坑儒和历代王朝更替后的高压手段,以及现代社会里曾发生过的“*****”。皆如雷震之威,使人惊恐与威惧。

《震》篇用雷震的自然现象形象的表现到政治风暴上突云变换的道理。君子如何在政治风暴里站稳脚根,作者通过层层比喻给出了如何适应和应对的答案,即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