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里的“活水源头”实质内涵。
总之,从文献与考古材料来看,自春秋至西汉,《周易》一书被进行过三次的篡改,即把《周易》原初文本体例篡改成“繇”式、“爻”式、到增添进去“卜事之辞”。历史上出现对《周易》一书的不断篡改,皆有历史的原因。即与前后封建里的专制思想文化有关。那么,《周易》原创文本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通过《左传》里两则卦例的记载,以及考古上发现王家台秦简《归藏》体例格式来看,无疑印证了《周易》原创文本的体例。这就是说我们完全可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的事实证据,而考释出《周易》原创文本的文体形式。
一从理论上说:《周易》为何不断地被篡改,说明了《周易》一定有原创的文本。我们即不再轻易相信“繇”式的《周易》文本,或“爻”式的《周易》文本,就是《周易》的原创文本。
二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上的证据来说:即有《左传》里的两卦例,而得知春秋已流行着“卦书”,其格式是“卦画符号+名称+卦辞”,以及《周礼》所云“三易”的《连山》、《归藏》、《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由此证明了《连山》、《归藏》都有六十四卦画与卦名称。特别是考古发现的秦简《归藏》的体例格式,印证了《左传》里的两卦例与《归藏》的体例格式是一样的。即都是“卦画符号+名称+卦辞”。我们在前面已论证了,《左传》里的两则卦例所反映了春秋时期已经流行着不同于春秋《周易》文本以外的“卦书”,并且论证了这种“卦书”应产生于《周易》原创文本之后,春秋《周易》文本之前。并且这种“卦书”(无论是《连山》或《归藏》)是有《周易》原初文本模仿之物。所以,有此可知《周易》原创文本的体例结构就是:
“画符号+名称+文辞”
如《周易》里《乾》文的原创文体格式是:
“(画符号略)乾:元亨利贞。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再者,我们从今本《周易》的结构形式来看,把《周易》原创里的一篇文章给分割成一句卦辞、六句爻辞,明显有着割裂的痕迹。若把被改造而割裂成“繇辞”或“爻辞”的《周易》文辞内容连贯在一起,就更显出是一篇文章的整体含义。
如《周易》原创内容里的《随》、《震》、《小过》文与改造以《周易》名称为“繇题”文本形式之比较(“九·六”爻题的《周易》文本是在“繇题”《周易》文本的结构形式上把“名称繇题”换成“数字爻题”,因分割的句子没有变,故对今本《周易》就不再举例对比):
1(原创文本)
(画符号略)《随》:元亨,利贞,无咎。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于嘉,吉。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改造文本)
(画符号略)《随》:元亨,利贞,无咎。
萃: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困:系小子,失丈夫。
革: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屯: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震:孚于嘉,吉。
无妄: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2(原创文本)
(画符号略)《震》:亨。震来隙隙,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来隙隙,后笑言哑哑,吉。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苏苏。震行,无眚。震遂泥。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改造文本)
(画符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