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是:吃好喝好,等我回来就行。十五日之内,我必可平定梁地,到时再与你会合,一起和汉军切磋,打进关中。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项羽疑心,还是用了曹咎。
项羽不放心是对的,曹咎确实能力不行,让人担忧。
按说工作任务不难,就是吃好、喝好、等人回,虽然任务有三个,但是人人都能做到。可是,大司马曹咎没有做到。
项羽一走,汉军果然前来挑战,大司马曹咎坚守不出。
不错,按照项羽的指导思想,坚守不出,继续坚持。
汉军接连羞辱五六日,曹咎终于忍无可忍,不听劝告,率兵渡汜水出击汉军。楚军刚渡过一半,就遭到汉军伏击,大败。
结局很凄惨:忍不住火气的大司马曹咎、原塞王司马欣、原翟王董翳都在汜水岸边自杀成仁,刘邦率军又攻取了成皋。
成皋几经易手,又回到刘邦手中,项羽的努力白费。
项羽那边战果辉煌,攻击梁地,追杀彭越,一路凯歌。
只有外黄没有攻克,坚守数日后,见势不妙才投降。
项羽又愤怒了,准备全部坑杀外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
这一次没有哀鸿遍野的情景,幸亏一名十三岁的小孩。
这名十三岁的小孩,姓名不详,成功解救全县民众。
小孩很讲究策略,用稚嫩的口气和项羽讲道理。
这个小孩不畏强暴,首先抨击彭越不是好人,强力夺取外黄,外黄人害怕,所以才暂且投降,等待项羽霸王前来解救。
接着他极力赞美项羽,大王是我们的大救星,我们翘首以待,期盼大王的恩德。现在大王来了,却要坑杀外黄百姓,百姓怎会对您有归顺之心呢?大王若执意坑杀外黄百姓,从此以后,梁地十余座城池中的百姓都会感到恐惧,再也没有人投降您。
这个小朋友不简单,在大人物面前不卑不亢。
说话也有条有理,更是抓住了项羽问鼎天下的心。
项羽觉得小孩言之有理,佩服小孩,赦免本想坑杀的人。此事传出,从外黄到睢阳,梁地每一座城池都争相归顺项羽。
仁义,有时比强暴,更有力量。
一贯猛打猛杀,不能让人心服口服。
项羽击败彭越平定梁地,一直在追杀彭越,这次不把彭越杀死,誓不罢休。屡战屡胜之时,听说曹咎、司马欣兵败自杀,成皋已丢失,刘邦已率汉军驻于广武,并在荥阳围打钟离眜。
再不紧急驰援,钟离眜也会被打死。
无奈之下,项羽只能急率精锐主力西进,先解荥阳之围,再驻军广武,与汉相持。又得重新开始了,项羽真的好累。
这是必然的,没有一个好的根据地,事倍功半。
彭城之战后,刘邦总是被动挨打,几次死里逃生。
但是,袁生的调虎离山之计,邓忠的袭扰楚国后勤之策,使汉王刘邦逐渐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项羽进攻刘邦,彭越就趁机袭扰后方。
项羽回击彭越,刘邦就迅速出击,袭夺成皋荥阳。
项羽多线开战,被牵着鼻子走,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楚汉两军再度陷入僵持,打破战场平衡的人,来了。
大将军韩信,好久没和刘邦厮混在一起,去哪里了?
大将军韩信,开辟新战场去了。根据刘邦集团的战略规划,既然大家团结协作,也打不赢项羽。干脆让刘邦冒险和项羽死磕到底,安排韩信征服其他诸侯,再聚天下之力,消灭项羽。
十场战术上的胜利,都抵不过一次战略上的失误。
汉军的战略十分完美,只有一个缺点,刘邦很危险。
刘邦自己愿意,为了打败项羽,刀山火海也不畏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