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们不一样,你们这些人庸俗不堪,又没有见识,只知道争夺金银财宝,都不晓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看这个表现,萧何就是用来干丞相的。
萧何,沛县丰邑人,和刘邦是正宗老乡,他通晓法律,无人能比,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为人做事都有一套,朋友也很多。
萧何精明强干,业务表现一直顶呱呱。
有一次,朝廷的御史前来泗水郡考核干部,中央干部要求自然不低,萧何表现突出,在年终的全郡官吏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
萧何出色的才华和工作能力,深受御史赏识,打算入朝向皇帝进言征调萧何。
意外的是,身为秦国小吏的萧何,竟然以父母年迈为由,谢绝御史推荐,主动拒绝了御史的提拔,放弃了成为京官的机会。
普通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就这样放弃了,大家都会扯住头发,摇晃脑袋,到底为啥?
萧何为啥放弃了朝廷御史的推荐,难道是他淡泊名利?对荣华富贵毫无追求吗?
非也!父母年迈,不便远游,只是借口。
真正的原因,在于萧何敏锐的政治嗅觉以及洞察世事的高超本领,他预感天下必反,此时去咸阳,一定会成为秦王朝的殉葬品。
身为秦朝基层官员的萧何,头脑清醒,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秦朝老百姓自然是感同身受,那些位于咸阳城中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又如何能够了解真正的民情呢?
正因为深刻了解这个国家的制度,萧何又亲自在基层长期实践,所以他对秦国的前景十分担忧,完善的法律以及制度之下,却又如此残暴,长此以往,必有大乱。
睿智的萧何,早已看透了这个世界。
此时的秦朝表面上风平浪静,一片祥和之景,可暗地里却波涛汹涌,民怨沸腾,所谓是天下苦秦久矣,当时繁重的劳役使无数百姓叫苦连天,压的底层老百姓快要喘不过气来了,筑长城,建骊山,还有那瑰丽辉煌的阿房宫,帝国的危机早已悄然而生。
相比于得罪朝廷御史,还是保命要紧。
去咸阳送命,还不如在沛县风流快活。
我们的男一号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都是萧何的莫逆之交,玩的也很快活。
对刘邦毕恭毕敬,也给萧何加分不少。
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就觉得刘邦不同凡响,刘邦平时总爱惹是生非,萧何无怨无悔,多次利用职务之便,竭尽全力保护他。
萧何经常帮助刘邦,帮他当了亭长后,刘邦时常以亭长的身份到咸阳服徭役,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
多个二百钱买个丞相,你干不干?
刘邦放纵徒役逃跑之后,沛县县令气的要死,刘邦这厮,吃国家粮干违法事,不要以为逃了就没事了,我就拿你的家人开刀问斩,于是拘拿了刘邦的妻子吕雉入狱。
眼见刘邦的妻子陷入危机,又是萧何等人多方斡旋,吕雉才能得以保释出狱。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杰云集响应,天下大乱,沛县也暗流涌动,紧跟世界造反的潮流。
萧何仍在沛县当主吏,他和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时常聚会,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并暗中与芒砀山中的刘邦保持联系。
萧何很早就跟着刘邦混,很会投资,多给了二百钱,又是刘邦家人的救命恩人。
总之,萧何是刘邦最为信赖的人物。
可是,萧何这种只抢书的人很少,一时间,咸阳城中混乱不堪,大家都不是书呆子,大家兴趣一致,都只想抢金银珠宝和美女。
刘邦大人自己,也禁不起美色诱惑。
一贯以好酒好色自居的沛公,心花怒放,大摇大摆地走进秦宫室,我可以享受了。
面对金碧辉煌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