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刘氏天下汉家郎> 第二章 千古一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千古一帝(3 / 6)

路上。

极权虽有效力,却是违背人性的,面对权力,人性可以一时低头,却不能一直被驯服,这是秦帝国种下的又一个祸乱之因。

皇帝高度集权的同时,官僚政治就是君主专制的孪生兄弟和必然补充,皇帝考核官吏,官吏自然就会压榨百姓。

几百万人的调度安排,不会是秦始皇亲力亲为,而是皇帝考核丞相,丞相考核郡守,郡守考核县令......

皇帝吃肉,官吏们自然也要喝汤,各级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鱼肉百姓,使得百姓的徭役负担日益沉重,刑罚日益严酷,百姓苦不堪言。

残酷的统治或许可以掩饰嬴政躁动的内心,却带不来稳定的江山。天下都统一了,老百姓想回家休息,不过分吧。

可始皇你炼制不老仙丹,又修筑豪华陵墓,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你这不是玩全国老百姓吗,以为老百姓好欺负。

天下战乱已久,老百姓是渴望和平,但是统一后日子过得更加艰难、更加战战兢兢,还没有之前过得好呢。

好比统一前,你靠在屋檐下,摸着饿的发慌的肚皮,看到不远处的厮杀,担惊受怕。这个世道太乱了,天天这样打仗,何时是个头?这里太危险,你们继续打,我走先。

统一后,你靠在屋檐下,看到县吏走过来,小子,我来提醒你,该交税了,不能少,不按期交税者要砍头的。

没过几天,这次该你徭役了,限期7天赶到,误期者斩。

正躺在床上歇一口气,都还没休息好,该死的县吏又来了,小子,该你去戍边了,没按规定时间报到者,要掉脑袋。

是不是苦不堪言,天下一统,日子却更难过了。天下统一了,我能跑到哪里去,哪里都一样,还不如不统一呢。

遍地都是干柴,人心思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秦始皇第三个大错误,焚书坑儒,流放长子扶苏。这个大错误带有明显的私人感情色彩,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皇帝子弟,并大肆宣扬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引起了朝廷的震动。

淳于越之言,其实是老生常谈,又挑起了分封还是郡县之争。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秦帝国推行各种大一统的强制政策已经八年了,居然在庙堂之上,还有人重弹分封强于郡县的论调。

淳于越此时跳了出来,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秦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并不牢固,政策实施也并不是很成功。

或许,那个时候,秦帝国统治的人民,已在黑暗而沉默的海水下汇聚力量,隐约感觉到了不安分的气象。

淳于越所言的“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也不无道理。

秦始皇自然听得出淳于越话中的深意,并未立刻做什么表态,只是让大臣们就这个话题,敞开议议。

按道理来说,淳于越仅仅是发表一家之言,只是宣扬分封皇帝的子弟,又不是自己要称王称霸,似乎并无罪过。

当初倡导郡县制的廷尉李斯,此时已是丞相,自然不能容忍有人在八年之后,还敢在庙堂之上挑起这种争议。

以前的廷尉、现在的丞相李斯看到有人来拆自己的台,心里很不爽,你让我不爽,我让你们都不快乐。

李斯不仅驳斥淳于越的观点,对淳于越进行人身攻击,还变本加厉,向皇帝进言,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李斯简直就是秦始皇肚子里的蛔虫,总是从维护秦始皇千秋伟业的美好蓝图出发,上奏的事情总能符合秦始皇的胃口。

英雄所见略同,这次也不例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