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收割韭菜从阳神开始> 第五十一章治国之道,何者为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一章治国之道,何者为大?(2 / 4)

“是,大人。”聚在一起讨论的考官顿时做了鸟兽散,巡视的巡视,检查的检查,发卷子的发卷子,整个会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而李神光的表情也极为凝重,此次科举不同寻常,陛下也曾警告一二,说是真空,无生两道的余孽准备兴风作浪,还跟云蒙帝国勾结。

当下玉京算得上危机重重,但朝廷的体面,岂能为这些妖孽。延后国家大典?

除开国家的危难,李神光所代表的心学,也是危机四伏。

宰相大人在这一次科举过后,便会引咎辞职,而自己将要扛起心学的重任对抗四处扑来的理学大儒。

青州平安将会成为一个标志,成为理学反攻倒算的标志。

允许他高中榜眼,探花,但绝不能给他状元。

就像当年洪玄机一样。

否则理学受到鼓舞,心学苦心建立的秩序,就要面临崩塌,到时候树倒猢狲散,心学还能维持吗?

“甄英才,不要辜负老夫的期望。”李神光紧握着尚方宝剑,凝视着考场的上空,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黑龙升腾而起,那是青州平安的位置,另外还有一条白龙凌云直上,那是甄英才的位置。

此次科举考试的题目很简单,却暗藏玄机,李神光之所以事先交给孟知良给了甄英才泄题,便是怕他思路有误,误入歧途。

考试题目只有八个字——

“治国之道,何者为大?”

这题有点意思啊。

平安看到题目就忍不住想笑,好像看到了一个狡猾的考官,在背后暗藏杀机。

按照大乾学术界目前最公认,也是认可度最高的说法,治国之道在于名分,其总结者乃是文坛领袖谢文渊,他在自己的成名作《礼书》一文中这样写到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注1)

因为这文章对于心学士子来说是必修课,就连理学士子对这两句话也是熟烂于胸。

看着会场的士子们个个面带喜色,便知道这题目有多简单了。

但你这样撰写文章,考试成绩顶多主考官开恩,把你放进三甲。

二甲的名单上注定不会有你。

因为随便牵一条在大乾生活的狗来做题,它都知道要回答名分。

所以这道题目本质上需要士子们思考三个问题。

问题一,是谁出了这道题?

问题二,他出这道题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三,他想要什么样的答案?

这就需要答题者对于大乾五十一年的朝廷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并预判朝廷下一个动作。

科举的第一属性是政治,是朝廷选拔高级官员的考试。

而一名高级官员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政治是否与朝廷(准确一点是皇帝)保持一致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即使士子们在学术方面答得天花乱坠,结果政治不过关,那就直接再见了。

真正的科举高手,就需要通过这八个字,找到出题人真正的政治意图,并给出他所需要的正确答案,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

平安历经大风大浪,什么考试没有见过,这样的考题推理,对他来说像极了一顿美味的大餐,让他的大脑开始急速运转。

“太子举办了治国会谈,这一次的科举考题就考了治国之道。”

“可以说这一次的考题必定是在治国会谈后修改的。”

“否则为了避嫌,考题也绝不会落在治国之道上。”

“结果考题特意碰瓷了治国会谈。”

“能做出这样决策的人,在大乾只有一个。”

“出题人不是主考官李神光,而是杨盘。”

平安很快就猜到了出题的考官,心中甚至还有几分想笑。

杨盘竟拿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