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追问道:
“削枝固干孤已明了,那唾面自干何意?”
还算不是太笨,平安心中点了点头,目前来说太子还算有救,若是能为天下百姓做点好事,也不枉自己教导他一番。
“殿下纵使削枝固干,但圣意难测,其余皇子依然会被扶持。”
“届时无论如何其他皇子如何挑衅,殿下宁可唾面自干,也绝不可以大欺小,落人口实。”
“不仅如此,殿下还要多多与其他皇子走动,可送礼,打猎,聚会,演出一场兄友弟恭的局面。”
“宁可兄弟负殿下,不可殿下负兄弟。”
“若他们被圣上责备了,殿下还要为他们多多求情。”
啊,这不是让人欺负吗?
太子呆了一会儿,没想到平安会出这样的“馊主意”。
等等,让孤仔细想想。
若是其他皇子欺到孤头上来,孤却百般退让,决不还手。
结果就是那名皇子得到恶名,而孤将会有仁德之名。
其余皇子本就在名分上比不过自己,又得了一个欺凌兄长的恶名。
相比之下,孤岂不是稳操胜券?
太子越想越有道理,脸色变得越来越兴奋。
这行得通,行得通!
如果其他皇子也要出来争名位,起码要有个理由,不可能莫名其妙地跳出来抢位子,只要自己演得好,他们终有一天会忍不住跳出来,落入自己的陷阱当中,得到一个不悌的骂名
“孤明白了,定会唾面自干,无论弟弟们如何挑衅,绝不还手。”
平安教太子的这一招在地球历史上也很有名,它被写在了春秋第一篇,名字就叫做《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乃是天家之中,哥哥杀弟弟最好用的策略之一。
如果太子真的能学会,未来的大乾肯定会非常有趣。
想到这里,平安的嘴角已经有些忍不住微笑,他喜欢这种操作历史的感觉。
“削枝固干,唾面自干孤皆已明了,这藏武于文又该做何解释?”太子现在已经相信,平安是他生平仅见的智者,比起他的战略规划能力,区区钱财根本不足挂齿。
“圣上削兵权,断财脉,殿下便要揽治权,理民生,此为文治。”
“殿下可多提拔治世之臣,散于大乾各地,民生兴,则兵粮足。”
“文臣亦为武将,殿下何必局限于军权之中?此为藏武于文。”
大乾的地方官员很少是单纯的读书人,越是世家子弟越是文武双修,若是提拔人才多了,太子在大乾的根基就更加雄厚了,毕竟比起其他皇子,他更有先发优势能进行经营。
这就好像在下五子棋,只要有了先发优势,在高手眼中,对手根本没有赢的可能。
文臣亦为武将?
没错,是这个道理。
只要孤多在民生方面下手,不仅能避免猜忌,还能稳定发展势力,父皇不会拒绝真正治理天下的人才,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远比敏感的军权更能够壮大实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孤今日方知此言非虚。”太子毫无保留地赞叹道,他用了十二个字,为自己规划未来全部的发展路线。
十二个字,为太子谋划未来十多年的发展路线,这样的谋划能力太子从未见过。
只要按照平安的策略发展,其他皇子就算崛起了,也不过是太子的垫脚石罢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殿下客气了。”平安笑了笑,他绝对没有坑太子,若是易地而处,自己也会采用同样的战略。
但问题在于,天下事不是一个战略就能解决的,隆中对千古传诵,也架不住盟友背叛。
一个战略能不能执行到位,才是真正的考验。
“今日能有先生为孤出谋划策,已是天大的福分,若事有不成,皆孤之过也,可惜不能与先生共饮美酒。”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