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重量超出桥梁原本承载能力,那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是那样,我们不但起不到救人之效果,反倒增加事故的
发生机会。那我们的行为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的问题,将所有人的思维带入安全第一系统工作中。面对突然出现的新的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现
场总指挥开始双眉紧锁:“快,给我立刻拨通设计桥梁的设计院。查一下他们当时设计这座桥梁具体数据,我们要对每一条鲜活
生命负责。”现场一片哗然,人们在纷纷指责抢救不及时的同时,怨声载道。
甚至现场有人直击指责:“这哪是什么救人啦!等人都死光了,救上来有什么用?”一个开大卡车的司机,对着现场指挥人员
,大声喧哗,顷刻间引起所有人的共鸣。人们一阵唏嘘,甚至有人鼓起掌,意在对现场抢救人员的不满。面对人们的责问,现场
指挥也是忍辱负重。按理说,他们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多方面。
“啊哟,人都死定了,救上来也是一具尸体。你看看,都过去几个小时了。大客车的人,肚子早灌满水了!”
“唉,你们说像这样的大客车以后谁敢坐?不如多花点钱,坐飞机,坐高铁去!”
“我的天啦!这样的救援起什么作用?不会是做样子给活人看的吧!”
“哎呀,死就死了呗!反正车子要总要打捞上来地。那可是车老板赚钱的工具啊!”
“唉......死的人苦,活的人熬。也不能说人家想办法,只是没在你的头上。谁说漂亮话的,你不怕死可以下去救人啦!为什
么这么多人看,说风凉话。有这个功夫质疑人家救援队,你可以想出比他们更好的办法啊!干嘛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学英
雄见行动吗?”
“先别说别人这么做,你干嘛不下去救人啦?”一个小伙子对着这个人责问,看面部表情,是那么多怒气冲冲。好像刚才那个
人说话,是专门对着自己似的。那个人眠嘴一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只是调转头,不屑一顾。像似没有听到这个小伙子互怼
他的意思。亦或,自己知道说的话过于牵强。所以,自己给自己找台阶。
抢救队员,不单单是现场的这些看热闹的人的质疑,关键是,还要面对大客车上的死者家属的质疑。当然,现场人们的质疑
不是没有道里。只是因为她们不了解,事故处理现场相关规定。绝对不能因为抢救而造成二次伤害,你比如桥梁桥梁承受能力。
这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就是下水救人那么简单。你得具有一定的下水救人知识,需要经过像消防队员那样的专业培训才行
。
人们在焦急等待中,现场已经起哄。交警在竭尽全力的疏散停着的车辆,虽然走掉一批人,但附近村名听说大桥上出现事故,
所有人奔走相告,现场嘈杂声一片。现场指挥并没有因为受到群众质疑而一发不可收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出发点是好的。同情
心,救人心切大家都可以理解。只是质疑的人,不具备职业救援知识而已。
终于,抢救队员队员得到桥梁的具体数据。原来,桥梁可以承受两辆大吊车和大客车的重量。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四名潜水
员迅速拿着带勾的钢丝绳下潜。他们各自拖着钢丝绳,开始下潜。当然,在上面人等到桥梁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受数据的同时,四名潜水员也没闲
着。他们分别下潜数次,选择大客车可以挂勾的地方。
裘悯已经清醒。正如交警队长想象的那样,裘悯的确毫无大碍,仅仅是暂时昏迷。因为她得知掉下河的正是自己剩坐的大客车
的一瞬间,她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爸爸妈妈、以及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