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此有人便说话道:“陈安抚劄子里说的不细,只知道大军处境不妙,到底情况如何了?我们也都不清楚,陛下可否说一说?”
因这个话儿,赵官家便就开口道:“大军现在的详情如何,朕也不知,让枢密院给众人说说吧!”枢密院那头有人出来,便告诉道:“前几次战役,我军被侬志忠切断了水路,大部分辎重粮草的运输,已经断了。紧接着侬继宗那一伙蛮贼,扼断了我军西面的出口。
次后侬志忠率人马在东线与我军展开会战,但形势不利。因为种种的原因,被侬军扼断了东面的出口。一部分东线的宋军,得到了消息,及时撤到了江南西路,没有被困住。
但中线及部分西线的人马,大约有八万左右的宋军,被侬军零散分割在在拦马关、衡阳以南、桂州以北、以及恭城、灌阳、郴州、沅州等位置,被侬军死死包围了。蛮军暂时还没有动静,等到我军辎重粮草耗尽的时候,他们应该就行动了!”
这些话儿一出来,群臣都议论纷纷起来,一叠声道:“早就说陈曙人不行,如今竟到了这地步,如何是好?!”、“陈曙之罪,罪该问斩。陛下应尽快执其家小,免得让那厮投降了蛮人!”、“陛下尽快撤了陈曙,另择妥当人上任吧!”。
吵嚷声里面,有人提出个建议道:“换人不换人事情另说,当务之急,应该尽快把粮道给打通!”因说到了打通粮道这事儿,便就有出来提醒的道:“提到辎重,还有一个坏消息:如今南方正在下暴雨,倾盆的大雨,足足下了半个月,仍不见停。河流水势也跟着暴涨,道路泥泞,更加给运送辎重增添了困难!”
其他人立刻着急道:“不管暴雨不暴雨,辎重那些,无论如何也得送!一旦大军耗尽了存粮,没有了战力,那侬贼岂不是坐收渔利?!”
又一个道:“依臣之见,陈曙其人,权利与才能不匹配,没有能耐率大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
突围。请陛下尽快另择良将,拯救大军出水火吧!”对这个话儿,许多人全都不看好:如今大军被围了、粮道已经被断掉了,可以说宋军现在的局势,已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当初情况没那么糟,想选人就已经不易了,更别说现在!这种事简直比登天还难!
当日上朝,对如何拯救大军的事情,朝中群臣,并没有拿出个主意来。但是对于撤换陈曙,难得大部分人的意见却一致。因赵官家当场没表达,所以好多人不死心,下了朝之后,这些人立刻商量着要联名上书,叫赵官家尽早撤掉陈曙,重新换其他人去掌兵。
然而这件事儿官家也为难:杨畋、陈曙全都不行,如今还有谁可换?!上朝的时候,众臣确实曾提出来几个人,这几个官家也大略知道:不是真宗时候的老臣,年纪已经有七十多岁,根本没办法上阵了,就是本事一般的,甚至连杨畋、陈曙都不如。国难思良将,可是良将哪里是那么好找的!
这个时候,往南联合交趾国,向交趾王那边许以利益,共同对付侬智高这话儿,朝堂上又有人提出来,希望赵官家采纳了。
与前面那几次不同的是,这件一听就不怎么靠谱的事儿,这一次反对的人数竟不太多。甚至有一些之前反对的人,这一次居然也同意了!好像在大家的心里面,除了联合外面的人,共同对付侬智高外,宋朝已彻底无人了。这事儿引得赵官家不喜,一连好几日都闷闷不乐。
大军被围的这件事儿,很快朝野都知道了,在酒肆茶坊里这么一传,到处都沸沸扬扬的。因人心不稳,物价飞涨。南方的许多百姓害怕,举家逃往北地的不少。尤其是近日,连东京城都有来逃难的了。随着一件件不利的消息传来,官家终日紧皱的眉头,就没有一刻舒展过。
赵官家连想了好几天,仍然拿不定主意。官家一急,就派人把宰相庞籍叫进宫,问他话道:“眼下这情况,不知道庞醇之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