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3 / 4)

法,武谚云:“手法打庄稼,身法打行家”,所以此八法至关重要,即《九要论》中说:“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起为横,落为顺,这是心意拳练习之初所必须掌握的,身法、手法都要做到起横落顺、起钻落翻,而步法与之相反,要做到起顺落横、起翻落钻。退步高,进步低,高则扬其身,为起为展,低则秀如蛋,为束为落。进如纵虎,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收如伏猫,领其气而回转伏势。王芗斋先生正是依“纵、横、高、低”之法创编了“健舞四形”,其挥浪、游龙、白鹤、惊蛇所表现的就是八法之“高则扬其身,低则抑其形,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反侧者则是照顾四门,所谓“一扭四门清”是也,反身顾后,后即是前,侧身顾左右,左有亦不为左右矣。心意拳以单把为主,平时在单把的练习中,不仅要有前进后退、回身调头,还要走三角、四门、八方、圆形、s形,总之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则八法尽在其中了。

“九要论”论步法,“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前文已经说到身法的重要,而身法的发挥,则又全靠步法的承载,所以步法实乃为第一重要,“九”是至尊之位,作者把步法一节安排在此想必有其深意在焉。然而步法的妙处又在于纯熟自然,《六合十大要》中说:“习之纯熟,用之以无心,方尽其妙也。”《九要论》中描述:“不期然而然,莫之驱而至。”十大要中讲了五种步法:寸、垫、过、快、践。而在《九要论》中虽一再说明步法的重要,却没有讲解技术练法。参照《六合十大要》町以练习,适合于初学者的口味,而《九要论》则已经跳出了技术的框缚,完全抽象为理论了,这也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先后次第。心意拳讲究“步步不离鸡腿”,初练时踩鸡腿一步只是一步,也可以按照寸、垫、过、快、践五法练习,熟练后则接二连三,前后贯穿,起前脚带后脚,催后脚过前脚,前后无一定之定位,拳谱曰“虽然两腿有前后,不如两腿并一腿”,步法也是浑然而动,也即是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上欲动而下自随之,至此一任天然方为如法。

另外,在《六合十大要》中还讲到手法、足法、上法、进法、顾法、开法、截法、追法等等,是很具体的讲解技术和应用,可以分别指导练习,更出现了很多的动作名,如:出手、起手、领手、截手、鹞子穿林、燕子抄水、丹凤朝阳、横拳、冲天炮、掘地炮、梢捶、斩拳、括边炮、括身炮等等,而在《九要论》中则没有出现任何的具体动作,无不是从内劲的角度来解读。心意六合拳最早提出了“内劲”的概念,从创拳之初就是从危机本能人手,“虽黑夜之间,有触必应”,非若他人之钩连拥架也。内劲寓于无形之中,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亦无法解释其所以然,惟有达到此境地者可以做到。《九要论》在字里行间无不是在内劲的高度描述,由五脏而至五官,乃至四体百骸,总为一元,合为一气,相联而为一贯,则四梢无不齐,内劲无不出矣。

由动作描述进而到劲力,这是习武者从初学到入门的过程。马雷石先生向来主张学生记笔记,而每个学生的笔记从始到末无不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开始所记都是手脚动作,位置高低,如何进身,如何换步,点点滴滴都是细枝末节,练出劲以后则一切从内劲的角度,寥寥数语,直中肯綮。笔记之始,可以参照习练,而后面部分无法指导人如何练,只有练出内劲的人可以看明白。这中间的变化,正和《六合十大要》与《九要论》相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针对不同层次练功者的需要。正因为《九要论》没有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是对原理和规律的描述,无法直接指导初学者习练,初人手者看到《九要论》的美,也直如镜花水月,而《六合十大要》不同,它就是为初学者所作,分门别类,记载了具体的技术,可以直接参照练习。十大要中专有一节《内劲法》说内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