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我真是心理医生> 织梦卷·词条释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织梦卷·词条释义(6 / 11)

想起来的就不是一个片段,而是整首歌。

太长的记忆是没办法进行非主观的循环,潜意识提取记忆片段的权限不够了。潜意识也很难把这个完整记忆循环。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富兰克林效应】

人都是喜欢积极方向的心情,所以当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内心会有开心的感觉。并且在这个时候,潜意识会给帮忙的人一个印象“既然自己帮助了这个人,那么自己应该不会讨厌这个人”。这样就是可以拉近好感度。

【黑暗效应】

在黑暗的场合下人的安全感会降低,这样两个人在一起会下意识的互相靠近,更容易产生信任和依赖的感觉。

【遗传心理学】

从遗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发展的本质,就是让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所以男性都花心,因为他们骨子里渴望和更多人发生关系,传播自己的基因。而女性更会在乎自己的基因能否好好的遗传下去,所以会关注男性的物质实力。因此,男人喜欢美女,女人喜欢有钱人,这属于遗传的天性。只不过规则和法律束缚住了每个人,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恒河候实验】

实验过程,略。

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

爱哭闹,爱渴求,爱折腾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这样的宝宝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也就是:对亲人的依恋。

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与依恋对象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使儿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更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等让孩子体味着“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

这种接触的安全感不仅仅是对婴儿,即使是对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十几岁的孩子也是如此。

还有就是要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最重要的是,这证明了即使婴儿不存在记忆和主观意识,但潜意识对于“爱”的渴求也早已经出现了。

也就是说......人在主观意识形成之前,其实身体是由潜意识进行管理的。潜意识对爱是有敏感性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主观思维出现,开始记得事情产生记忆,这个时候潜意识退居幕后,主观思维主导一生。

但就算是主观思维主导了你的一生,但你仍然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因为在你身体出现,思维还没有出现的那段时间,潜意识才是你身体的真正主人。

往后的终其一生,潜意识都会把婴儿那段时间得到安全感,源源不断的输送给你。

【季节与性格】

夏天出生的人一般比较乐观,而冬天出生的人更容易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的可能性也增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现在的猜测是,因为夏天的阳光比冬天多,阳光多会让人身体维生素D增多,维生素D可以让人产生快乐的情绪。

【道德发育】

人的道德感,其实有三个发育阶段。

九岁之前是第一阶段,没有道德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