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我真是心理医生> 织梦卷·词条释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织梦卷·词条释义(3 / 11)

常把算命先生视为先知先觉、神的使者,当算命先生说出开始,自己就会潜意识补全内容,所以就会感到算得准,说的很扎心,好像戳中了自己一样。

【人性的镜像效应】

人际关系中,有一种镜像效应。就是说如果你去模仿一个人的习惯,那么你就可以很快拉近两个人的关系。人喜欢和相同的人交朋友,这样能找到认同感。但是注意两点,不要过于刻意频繁的模仿,这样会让人更加反感。还有就是不要模仿缺点。镜像效应的对象,要建立在礼貌的前提上。

【小艾伯特实验】

1920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这项实验。

约翰为了研究“人的情绪是否和动物一样被人为控制,由条件反射产生”。

于是约翰和助手从一所医院挑选了9个月大的孩子,也就是小艾伯特进行这项研究。而小艾伯特的母亲每天可以得到1美元的报酬。

在实验开始之前,小艾伯特首次短暂地接触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物品。此时小艾伯特对这些物品均不感到恐惧。

大约两个月后,当小艾伯特刚超过11个月大,约翰和他的同事开始进行实验。开始时,把小艾伯特放在房间中间桌上的床垫上。实验室白鼠放在靠近小艾伯特处,允许他玩弄挥它。这时,儿童对白鼠并不恐惧。当白鼠在他周围游荡,他开始伸手触摸它。

在后来的测试中,当小艾伯特触摸白鼠时,约翰和助手就在小艾伯特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响亮的声音。毫不奇怪,在这情况下,小艾伯特听到巨大声响后大哭起来,并表现出恐惧。

经过几次这样将两个刺激配对,白鼠再次出现在小艾伯特面前。这时,他对白鼠出现在房间里感到非常痛苦。他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

此时,显然这名男婴已经将白鼠与巨响建立了联系,并产生了恐惧或哭泣的情绪反应。

在实验的17天后,当约翰将一只兔子带到房间,小艾伯特也变得不安。对于毛茸茸的狗、海豹皮大衣,甚至华生戴上有白色棉花胡须的圣诞老人面具出现在他面前,他都显示出相同的反应。

约翰认为,小艾尔伯特对白鼠的恐惧泛化到了许多相似事物上:他开始对小狗、白色皮毛大衣、棉花、华生头上的白发以及圣诞老人面具等毛茸茸的东西都感到恐惧。实验说明了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

所以现实中有些人害怕某种动物,也许就是在你没有记忆的小时候,受到了类似的惊吓。虽然你没有这种记忆,但是你的潜意识已经记住了这种伤害,并且伴随一生。

该实验完成后,扭曲了婴儿的心理,被后来的人认为违反学术道德。

小艾伯特去世的时候,年仅5岁。

【性别实验】

加拿大的一位母亲生育一对男双胞胎,在一次手术的过程中,医生建议将一个进行性别改变,将弟弟作为参照物,证实性别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养成。

,其中一个男孩被换上异性的器官,但该男孩由于年纪较小,还处在发育阶段,身体其他方面还无法彻底改变本来性别的特质。

慢慢他开始变得情绪化,甚至开始抑郁,最后父母才将这个隐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后来他坚持做手术改变回了男性,还恋爱结了婚,所有人都以为他可以正常生活,没料到几年后他还是选择了自杀。

【人类和猩猩实验】

科学家凯洛格夫妇,把自己九个月大的孩子唐纳德和一只幼年黑猩猩古亚一起抚养,想看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变化,会不会在长大之后融入人类的社会。

在实验初期,猩猩和人类确实是在互相学习,学会了人类用勺子吃饭的方式,并且还会模仿婴儿发出的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