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去仁医堂看诊,都是要抓药吃的,也没有说只吃一天马上就见效吧?”
女人马上就不说话了。
石小蕊对另两个人说:“术后照顾的好的话,等他的伤口长好,这辈子都不会再得这个病了。病人现在刚做完手术,不方便挪动,最好在我这里养个三四天,等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走了。”
“在医馆里养病?”
两个男人疑惑的互相看了一眼。
中国古代是没有看病住院这个概念的,更多的还是把大夫请到自己家去看病的。
石小蕊也不想让这几个生人在自己家里呆着,她这样说只是为了取得一个更好的折中方案。
为首的男人说:“大夫,我想着,我们还是把我兄弟抬回去养病吧,不然您这医馆也不够我们几个住的啊。”
石小蕊说:“让他在这里养病是为了更好的恢复。如果你们把病人抬回家里,但是又不能好好照顾他,导致伤口感染、病情反复的话,这种情况算谁的问题?”
讲了一大堆的话,这才算是引入正题了。
果然,提到后续的问题,几个人的态度就不如之前那么肯定了。
不过石小蕊也不愁他们不把
病人带回家,因为哪怕是二两银子的诊金,这一家人拿出来都不容易,病人要是在医馆住几天,石小蕊提出要收住宿费怎么办?就是不收住宿费,吃喝东西总也要收钱的。
为首的男人有点为难的问:“那大夫,我们能不能问一下,把我兄弟接回家照顾要注意什么,要是要求不高的话,我们就还是把人带回去吧。”
这话正中石小蕊下怀,她立刻就把术后注意事项用简单好记的句子讲给了这三个人听,尤其强调了要让病人平躺着休息,不准侧卧,这几天也不准吃辛辣食品和海鲜等等。
三个人听了听,感觉也不是那么难,觉得自己在家里也可以照顾,于是对石小蕊说想把人接走。
石小蕊自然是同意了,但是她没有直接放人,而是吩咐辛萌去书房拿一套纸笔来。
三个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石小蕊是什么意思。
石小蕊说:“我们还是签个合同吧。”看见三个人迷茫的眼神,像是不知道合同是什么,干脆又换了个让他们好理解的词汇:“就是写个契约。”
等辛萌把纸笔拿来,石小蕊把纸往手术室外的桌子上一放,
略加思索就写了起来。
这种合同石小蕊也是第一次写,总感觉有点不太满意,写得不够严谨全面,但是这几个人等着要走,也没有时间再去细细的琢磨了。
石小蕊临时想出来的主意,就是写个免责合同,不说推卸责任吧,也不能随便被人推锅。
合同上详细写了她做完的手术,术后没有不良反应,明确告知了病人家属要如何照料,接回家之后如果病人因为照顾不当而患上其他病症不承担责任等等,总之想到的都写上去了。
其实这个合同不应该手术之后才写,搞得好像在强买强卖一样,以后遇到这种必须动手术的病人,一定要在手术开始之前,就说明情况,签好合同才行。
等一这波人走了,还要找个精通本朝法律的人,让他帮忙看看自己写的这个东西合不合法,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增减改动的。
石小蕊想了想,没什么别的可写的了,就又原样抄了一份,就在两张合同底下那个甲方的下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把合同递给对面的人看。
“你们看看吧,没有什么疑问的话我们就把这个签了,然后你们就可以把病人
抬走了。”
对面的人小心翼翼的结过了合同,但是没有看。
“……我们几个都不识字啊。”
石小蕊这下也有点头疼了,她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商量之下,这三个人分成两路,为首的那个大哥跟着石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