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里面的青菜沥干水,递给了刘淑珍,“大妹子,你家孩子买房子,这么大的事情,都不和你商量?”
五千块啊。
那可不是少数目。
是她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钱。
刘淑珍接过簸箕,检查了下品质没问题,便摇头,“孩子的事情,自己做主。”
“我们当长辈不掺和。”
这话一说,刘寡妇忍不住吸口气,“你们不掺和,那孩子那么小,哪里来的钱?”
刘淑珍随口说了一句,“我们又不赚钱,孩子自己赚钱自己花,所以我们也不管这事。”听到这。
刘寡妇陷入了沉默,她欲言又止。
“你这样带孩子,会不会把孩子给带偏?”
她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还从未听到过哪一户人家是这样的。
刘淑珍把沥干水的菜,都拿出来晾着,“带偏什么?孩子要是能偏,也考不到清大了。”
“大姐,你说是不?”
“咱们当家长的,有些事情该管的管,不该管的还是不要管,这样孩子轻松,我们当长辈的也轻松不是?”
是这个道理,但是刘寡妇身为长辈。
哪里能不管呢。
说实话,她没有刘淑珍心宽。
刘淑珍见她不说话,便把今儿的剩下来的卤菜,盛到了搪瓷碗里面,“这里,你带回去吃。”
都是一些边角料,破的卤藕片,土豆啥的,还有切到边角的肉沫子。
刘寡妇接了过来,道了一声谢谢。
提了半碗的卤菜回家了。
她一回去,大姑娘刘芳,唰的一下子跑了过来。
“妈,怎么样?你又帮我问了吗?”
刘寡妇摇头,“人不说了,东家闺女那同学,家里是个书香门第的,高级知识分子,肯定不会看上我家的,这心思你就死了吧。”
刘芳一听这,忍不住噘嘴。
“妈,你怎么说我的,我不是和您说了,女追男隔层纱,只要我努力,对方一定会看上我的。”
“是,我是承认,我不如人家学习好,但是我也不差是吗?我在怎么说也是北京本地的姑娘,有房子有户口。”
这话还没落。
刘家老二抬头说了一句,“姐,你还是死心吧,爸当初走的时候,不是说了,老刘家的房子是我和老三的。”
他们家四个孩子,就他和老三是男娃。
顶门户用的。
房子将来肯定也给男孩子啊。
他姐一个出嫁的姑娘,怎么好意思回来争房子啊。
刘芳一听,就气了,“闭上你的臭嘴,我怎么就不能要了?都是一个家长大的孩子,妈,你看我弟,他就是传统思想,重男轻女。
妈,你该不会也是这样吧?”
刘寡妇是个老好人,她自然不会这么说了。
说实话,孩子都是她生的,也是她养大的。
在她看来,都是一样的,而且她也起过心思,让闺女找个上门女婿回来,将来就住家里。
家里别的不多,就房子多啊。
老式的四合院,偌大的房子,就他们一户人家住着。
说到底,刘家以前也是富贵过,只是如今没落了而已。
“先别和你弟吵这个,你先把自己嫁出去在说。”
这是和稀泥了。
那两个家孩子都不高兴了,顿时抱怨起来。
刘寡妇把凉菜拿出来,倒在自家的盘子里面,忍不住叹口气,“你看你们为了这一丁点的东西,在打破头,你在看下人家顾家的姑娘,五千块的铺面,说买就买,都不带和大人商量的。”
一个在争抢家里的房子,一个在为家里置办家业。
替母亲铺平创业的路,只能说,高下立见。
刘寡妇这话一说,刘芳和刘老二都跟着看了过来。
“妈,你说什么?”
“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