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个能吃苦的?”
他们这一片住的人,多少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里也有点家底的。
谁不是在家享福,然后嫁一个门当户对的啊。
“李家的,王家的,他们家姑娘,怎么就没吃苦了?下乡插队十年回来,还不是照样过日子?”
这——
“您儿非要把我和那种人比,我能怎么说?她们脑袋进水了,找个外地的丈夫,拖儿带女的,还只能离婚了才能回来,活活成了笑话。”
“妈,我跟你说,您有我这种闺女,您就偷着乐吧,起码我脑子清醒,不随便嫁人,不扶贫啊。”
她才不想嫁给外人地呢。
她一北京本地的姑娘,在怎么说,也要嫁给本地人。
光本地人还不够,对方家里条件还要好点才行。
工作体面,还肯给她花钱。
刘寡妇听了,忍不住笑了,“行,你脑子清醒,那我给你找个活,你去吗?”
她都养成老闺女了,还跟她谈清醒。
“什么?”
刘芳警惕。
“就是顾家,我在去问问,他们家还收不收人,我把你弄进去,你算算,如果我们两个人都能在那干活的话,一个月也有五十多块的收入,不比你哥收入低了。”
这话一说。
刘芳不乐意了。
“我做不来那种活儿,而且我也不愿意给个体户打工。”
她家在怎么说,祖上也是出过正黄旗的。
她这去给人做帮佣,不,连个小保姆都算不上。
因为是个临时工。
这话一说,刘母气了,“这看不上,那看不起,也不看看你能做什么?”
“我做什么?”
刘芳笑嘻嘻道,“我啊,就等着嫁个好男人,妈,您就跟着我想清福吧。”
刘寡妇听到这,难得没有反驳女儿。
她这般养着闺女,跟娇小姐一样,也是冲着对方能够说个好婆家的。
只是,眼看着闺女的年纪一年大上一年。
刘寡妇也愁,她摸了摸闺女的脸,“我去顾家先做一段时间,给你多攒点嫁妆,在给你弟弟攒够了彩礼。”
“把你俩的婚事解决了,我那才是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话一说,刘芳倒是难得没和母亲反驳。
她叹了口气,“哪那么容易的事情呢。”
她也去相亲过不少人家,但是她看得上人家的,人家看不上她。
她看不上人家的,人家看上她了。
一来二去,也就这么耽误了下来,高不成低不就了。
说到这里。
刘芳倒是羡慕顾宁了,“妈,你说,我要是有新来那家人女儿的学历,我也就不愁嫁了。”
清大啊。
那他们家可能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至于挑剔她没父亲的人,那些人屁都不敢放一声了。
这话一说。
刘寡妇忍不住叹气,“你又没这个学习的命,说到底,如果你三弟和小妹能好好读书,考个清大什么的,将来也能为你撑腰。”
只是,等老三和老四念书出来,那都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大姑娘哪里等得起呢?
刘芳不说话了,她把自己卷到被子里面,“这我哪里等得起,要是我家像是顾家那般有钱也行。”
家里有钱了,择偶的范围也就广了。
这——
刘寡妇打她,“你就知足吧你,生来就在首都,咱们家在怎么差,起码在东城有个房子,你是不知道顾宁那同学,人从大山里面考出来的,日子过的苦巴巴的,清大的学生刚跟我一样在顾家帮佣。”
“你说,你能拉下这个脸,放下这个面子?”
“我不行。”
她要是考上清大了,那还不得端着啊。
让她去干帮佣的活,那她不干。
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