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728章 民心所向,多地的劝进之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8章 民心所向,多地的劝进之声(1 / 3)

晨光穿过窗纸,映在案头那枚铜铃上,铃身微颤,却未发声。李瑶指尖停在半空,方才飞鸽传回的密信已尽数摊开,她未曾立即拆阅,而是先将一枚铜钉轻轻压入情报匣的凹槽。机关轻响,墙上的巨图微微一震,数枚蓝旗边缘泛起淡黄光晕——这是系统对异常情绪波动的标记。

她终于抽出第一封竹简,封皮无印,只以麻线草草捆扎。启封后字迹粗拙,墨痕深浅不一,显是多人轮流书写。开头一行便写道:“伏惟明公德被四方,政清民安,今九州归心,万姓翘首,敢请正位天子,以承天命。”

她目光扫过署名,青州三百余乡老、里正、塾师联署,末尾按着数十个暗红指印,有的已干涸发裂,有的尚带湿痕,像是连夜赶制而成。

第二封来自楚南,七位退仕小吏合呈,言辞更为恳切:“大雍失道久矣,君昏臣佞,赋役苛急,百姓无所告语。唯明公治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医有馆,耕有田,孤寡得养,寒门可仕。此非盛世而何?若久拒大位,恐天下失望,豪强复起,再致兵燹之祸。”

李瑶静坐片刻,将两封文书并列放入托盘,启动乾坤万象匣的传送机制。光芒一闪,文书消失。

主厅内,李震正执笔批阅军粮调拨令,苏婉坐在侧案翻看药典,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着新一批药材的培育周期。忽见匣光闪动,几份文书凭空浮现。

他搁下笔,随手取过一封,才读几句,手背青筋微突。又换另一封,逐字细看,额角皱纹缓缓舒展,随即又蹙紧。

“这些……是从何处来的?”他问。

“昨夜至今,四十七通。”李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步入厅中,袖中另夹一卷,“最远一封出自陇西边陲,十六名羌汉村老以血指印署名,托商队辗转三月方达驿站。”

李骁闻声掀帘而入,甲胄未卸,脸上还带着校场演练后的汗渍。他一把抓过文书,快速浏览,眼中骤然燃起光芒:“父亲!这不是谁在造势,是百姓自己写下的心声!您看看这名字——张老三,去年饿得啃树根,靠赈粮活下来;刘氏妇,孩子死于瘟疫前最后一波,如今三个娃都在义学念书!这些人,以前连县衙都不敢进,现在却敢提笔写‘愿您登基’!”

苏婉放下药典,走到他身旁,接过那封陇西文书。她手指抚过那些斑驳的指印,有些墨迹已被泪水晕开,字迹模糊,却仍能辨出“活命”“有地种”“孩子能读书”等字样。

“他们不是要一个皇帝。”她低声说,“是要一个不会让他们白死的人。”

李毅站在门侧阴影里,双手垂在身侧,声音冷而稳:“可此时称帝,便是与旧制彻底割裂。王晏虽败,其党羽仍在各州盘踞;平西王表面归附,实则观望。一旦您迈出这一步,他们必以‘篡逆’为名,联合反扑。刀兵再起,最先遭殃的,还是百姓。”

厅中一时沉寂。

李震缓缓起身,走向墙边悬挂的巨图。那幅由无数细线与铜钉构成的情报网仍在运转,蓝旗连成片,红点零星散落,黄标偶尔闪烁,又被迅速压下。他曾说这是“给天下诊脉”,如今脉象清晰——不只是局势安稳,更是人心所向。

他凝视良久,忽然开口:“我岂不知他们所求?可帝位不是礼物,是担子。一纸诏书下去,便是改元易制,废旧立新。官吏要换,法度要重订,宗庙要重建。每一步,都可能激起反弹。北境铁木真尚未完全臣服,西南诸蛮蠢蠢欲动,若因名分之争引动外患,谁来承担后果?”

李骁上前一步:“可正因为外患未平,才更需一个名正言顺的中枢!如今您虽掌实权,但各地仍称‘大帅’‘总督’,藩镇之间互不统属,调度迟缓。若有帝号,便可名正言顺节制诸将,整编兵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