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690章 李瑶调研,收集意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0章 李瑶调研,收集意见(1 / 2)

李瑶走出府衙时,天刚蒙亮。晨风掠过檐角,吹起她袖口的细纹布边。她没回头,脚步沉稳地穿过长廊,身后两名随员抱着卷宗快步跟上。昨夜在灯下写完的行程单已被收进贴身布囊,上面第一行写着:“辰时三刻,吴县南市茶肆。”

马车停在侧门,车轮沾着昨夜雨水留下的泥痕。她登车前顿了顿,从随员手中接过一叠新印的《补遗条文简要》,纸张粗糙,墨迹未干。这是她命人连夜用白话重写的版本,去掉了所有“之乎者也”的套语,只留最直白的几条:女子可分家产、商户立契官府须备案、百姓告状不得拒收状纸。

“换便装。”她低声说。

半个时辰后,一辆不起眼的青篷小车驶入南市街口。李瑶坐在角落,斗笠压得不高不低,刚好能看清对面摊主的脸。茶肆里人声渐起,脚夫、挑担妇人、货郎围坐几桌,议论的不是天气,便是哪家衙门又拖了案子。

她让随员点了一壶粗茶,自己不动声色听着邻桌说话。一个中年妇人正向旁人抱怨:“我侄女前些日子去报官,说她公婆吞了嫁妆田,结果差役说‘家事不清官难断’,让她回去再商量。”

“那新律不是说了能管吗?”有人问。

“谁晓得!衙门口贴的字密密麻麻,念都念不通,更别说用了。”

李瑶记下了这句话。

午后转至码头,她站在货栈外看了一阵。几个商人聚在棚下核对货单,神情焦躁。她走近听清原委——一批生丝运到扬州被扣,对方称契约无官印,不算数。而官印迟迟不下,因经办小吏索贿未遂,故意拖延。

“我们按新律写的文书,条款一条不少,可到了地方,还是得看谁给的钱多。”一人拍案。

李瑶取出随身携带的登记簿,写下“契约效力执行难”七字,旁边标注:非条文缺失,而在流程受阻。

傍晚前,她在城西一处布行前停下。店主是个年轻女子,独自撑起铺面,墙上挂着一张手书告示:“本店交易皆立契,官府可查。”李瑶进去买了匹素绢,顺口问:“你这契怎么立?”

“去坊正那里盖印,一份交官,一份自留。”女子熟练地填好单子,“三个月前我还被人骗走一批货,后来靠新律追回来了。现在谁想赖账,我就拿契纸砸他脸上。”

李瑶点头,临走留下一枚特制铜牌,上面没有文字,只有一个镂空的“瑶”字暗记。“若遇到官府推诿或差役刁难,把这牌子交给专务司联络人,我们会查。”

回驿馆的路上,天已全黑。她靠在车厢壁上闭目片刻,脑中滚动着今日所闻。上百条信息杂乱交织,但她清楚,真正致命的不是某一条投诉,而是三条主线贯穿始终:百姓看不懂律文,官吏不愿执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次日清晨,她在驿馆厅堂设了三场座谈。

第一场请的是平民百姓。起初众人拘谨,只敢说“朝廷英明”之类的话。她让人端出热粥馒头,请大家边吃边聊。然后讲了湖州寡妇祠堂墙被拆的事,又拿出那份修改后的条文:“现在不是你们能不能告,是我们必须管。监察司会查每一个该管却不管的案子。”

气氛松动了。一个老农开口:“我家二小子去年被占了半亩菜园,去了三次县衙,都说‘等通知’。现在还能翻案吗?”

“能。”李瑶答,“你带上地契和诉状,专务司督办。七日内无回应,直接递到我这里。”

第二场是中小商人。他们更直接,开口就问:“立了契,官府不认怎么办?有没有统一存档的地方?能不能让我们自己也能查?”

李瑶记下“建立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