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687章 江南院成,文化繁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7章 江南院成,文化繁荣(2 / 3)

文书,正指导几名女子填写籍贯与志愿。

“你们不必写‘待嫁’,只填‘未婚’即可。”她语气平和,“日后若想继续深造,学院设有女学专班,结业可任账房、医助、教习。”

一名女子迟疑道:“家中怕我抛头露面……”

“那就先瞒着。”崔嫣然微笑,“等你拿了月俸回家,他们自然闭嘴。”

午后,赵德提议举办“七日讲坛”,每日请一位学者主讲一经,不限立场,开放旁听。李震当即准奏,并定下首日议题:《三代之治与当今之变》。

消息传出,洛阳内外震动。吴县书院副山长陈明远主动请缨,愿讲《礼记》;两名前朝遗儒也托人递帖,愿论《春秋》大义。更有民间塾师自发组织“夜读会”,在街巷空屋中聚众讲学。

第三日,报名人数突破两千。连闽越旧臣之家,也有子弟悄然投帖。李瑶在情报司查看名册时,发现其中竟有三位王晏族亲。

“他们想来探底细?”赵德站在身后,语气谨慎。

“或许真是想读书。”李震坐在案前,指尖划过名单,“旧秩序崩了,总有人要找新出路。”

傍晚,他再次来到江南院。夕阳斜照,院中石碑刚立起,上刻八个大字:“天下之学,在人心所向。”几个孩童围着石碑描字,一笔一画,极为认真。

李震驻足廊下,听见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一个年轻教习正在讲解算术题:“若一亩地产粮两石,三十亩共多少?”

学生们齐答:“六十石!”

又有人举手:“先生,若用新式犁具,产量增半,该如何算?”

教习笑:“这正是今日作业。回去查《农政辑录》第三卷,明日交卷。”

李震听着,嘴角微动。赵德低声汇报:“三日来报名者逾两千,已有三百人通过初试。各地乡绅陆续送来子弟,连北地商旅也打听入学途径。”

“顾元章呢?”

“仍未动身,但昨日派人取走了辩坛席位图,还问了讲坛时辰。”

李震点头,目光落在那块石碑上。风吹过,树影晃动,碑文清晰可见。

五日后,“七日讲坛”正式开启。台讲《礼记·大学》,主张“修身齐家”仍为根本;第二日,一名寒门出身的税吏反驳,称“仓廪实而后知礼节”,引发激烈辩论。台下听众挤满庭院,连屋顶都有人蹲坐聆听。

第六日,李瑶推出首批通俗读本,除《算术启蒙》外,新增《律法浅说》《医理常识》,定价极低,市集一日售罄。有书商连夜翻印,却被锦衣卫查获,按“盗版新规”罚没全部书款。

第七日清晨,江南院门口出现一辆旧车。帘幕掀开,走出一位布衣老者,须发皆白,手中提着一只檀木盒。

守门学子认不出是谁,正要询问,忽见赵德快步迎出,深深一揖。

老者点点头,将盒子交给身旁随从,缓步走入院中。他抬头望了望门匾,又看了看石碑,唇边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

“今日谁主讲?”他问。

“是您。”赵德轻声答,“讲坛题目,《经义与实务》。”

老者嗯了一声,径直走向讲堂。

此时,李震正在行宫批阅各地学子名册。李瑶送来最新一份报表:报名总数已达两千八百余人,女性占一成二,最远来自交州。

“顾先生到了。”她顿了顿,“步行入院,未带仪仗。”

李震放下笔,站起身,望向南方。

窗外,一群归鸟掠过屋脊,飞向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