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491章 帝都的平静:战后的余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1章 帝都的平静:战后的余波(1 / 3)

风雪在北方渐远,洛阳主帐内的烛火终于不再随气流晃动。李震站在沙盘前,指尖还残留着方才触碰黑旗时的微颤。那面旗子如今稳稳立在敦煌以北,象征着幽州铁骑已踏上西行之路。他缓缓收回手,转身走出大帐,脚步沉稳,却带着连日未眠的滞重。

城楼上寒风扑面,他立于垛口,望向城内。白日里喧闹的街巷此刻安静下来,几处民宅灯火未熄,有妇人抱着孩子在门口踱步,哄着入睡。市集边的粥棚已被收起,但石阶上还留着昨夜施粥时洒落的痕迹,干涸成一片浅褐。战事暂歇,百姓不再扶老携幼奔逃,也不再挤在医馆外哀求药石。这份平静来得突然,却又显得格外轻。

身后传来脚步声,不疾不徐,踏在青砖上的节奏熟悉而温和。

“这么晚还不歇?”苏婉走近,手中提着一只半旧的药箱,边角包了层布,是她自己缝的。她将箱子放在一旁矮栏上,从袖中取出一碗汤水递过去,“刚熬的,趁热喝。”

李震接过碗,指尖感受到温热透过瓷壁传上来。他低头看着汤面微微荡开的涟漪,没说话。

“你盯了一整天沙盘。”她靠在墙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城下,“并州军败退,曹瑾残部溃散,该松一口气了。”

“是该松。”他终于开口,声音低而平,“可我总觉得,最难的不是打下一座城,而是守住它。”

苏婉轻轻点头,“你在想那些没露面的人?”

“不止。”他摇头,“朝中还有多少双眼睛在等我们犯错?民间又有多少人,只是因为眼下能吃饱饭,才肯信一句‘新政’?这种信任,经不起一次粮荒,也扛不住一场疫病。”

她静静听着,没有反驳。片刻后才道:“可我们救下了三千七百二十九个伤员,重建了六所医馆,发放过冬棉衣八千余件。孩子们能在街上跳绳,老人敢夜里出门走动——这些不是虚的。”

李震侧头看她。

“你说我们做的是对的吗?”他问。

“已经做了,就不必再问对错。”她语气依旧柔和,却透着不容动摇的坚定,“若每一步都要回头确认是否合乎天理人情,那路就走不动了。我们出发时就没想过全身而退,只想着别让身后的人再饿死一个冬天。”

这话让他沉默良久。

他想起初到此世时,一家人蜷缩在破庙里,靠野菜汤活命;想起第一次用空间里的种子种出高产麦穗时,全村人围在田埂上看的眼神;想起苏婉跪在泥地里为垂死孩童施针,十指冻裂仍不肯停。他们不是为了称王称帝而战,是为了不让那样的日子重演。

他低头喝了口汤,苦涩中带一丝甘味。

“你说得对。”他轻声道,“但我们不能让这份‘对’,变成明日的‘错’。”

两人并肩站着,不再言语。夜风吹动城头旌旗,猎猎作响。

远处钟楼敲过三更,城内最后一盏灯也熄了。就在此时,台阶上传来急促却不失克制的脚步声。

李瑶快步登楼,发梢沾了些夜露,呼吸略显急促,手中紧攥一封密函,封口火漆尚新。

“父亲。”她站定,声音清亮,“西域急报。”

李震接过信,拆开迅速扫视。苏婉也转过身,目光落在女儿脸上。

“李毅已于昨夜抵达玉门关外五十里处,镇北王亲率大军接应,两军完成对接。”李瑶语速平稳,字字清晰,“三百副重甲已移交使团,曲辕犁图纸被正式接纳,工匠当场拆解研究,并承诺三个月内试制百具。”

李震看完信纸,缓缓折起,收入袖中。

“镇北王说了什么?”

“回信只有八个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