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镇新解锁的“大观园”区域,亭台楼阁依着流水而建,假山上爬满了紫藤,沁芳闸边的桃花落了满地,像铺了层粉雪。苏念安穿着件水红色的小袄,手里捧着本绣着十二朵花的锦缎册子,册子上贴着十二种不同口味的糖纸——荔枝味的给元春,梅花味的给黛玉,牡丹味的给宝钗,还有玫瑰味、薄荷味、桂花味……每一张都对应着她心里的“金钗”。
“妈妈你看,”她指着沁芳闸边的石桌,上面摆着李老板连夜做的“金陵十二钗点心”,“黛玉姐姐肯定喜欢那碟‘潇湘泪’,是用青梅汁和绿豆沙做的,带点酸;宝钗姐姐的‘冷香丸’,我让李爷爷用白梅、荷花、芙蓉、菊花的花蜜做了糖馅,甜得清润;还有探春妹妹的‘蕉叶酥’,形状像芭蕉叶,里面夹着松子仁,吃着香!”
云娇娇正帮着往点心碟旁插小旗子,旗子上用金粉写着人名,风吹过,旗子簌簌响,像谁在轻轻念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准备得真仔细,”她笑着点头,“连妙玉姐姐的‘雪水茶点’都想到了,用冰镇的绿豆糕配薄荷蜜,凉丝丝的,合她的性子。”
滚滚扑棱着翅膀从蘅芜院的方向飞来,嘴里叼着块刻着“怡红快绿”的玉佩(系统道具):“主人,召唤十二金钗需要消耗‘灵秀’能量——就是四大美人的风华、四大才子的雅韵攒的那些灵气,加上大家对《红楼梦》的念想,刚好够数!”
手环亮起时,大观园的各处突然亮起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
林黛玉从潇湘馆的竹影里走出,一身月白色的素裙,手里捏着块绢帕,眉尖微蹙,却在看到石桌上的“潇湘泪”时,眼里漾起一丝柔和,像春风吹化了薄冰。
薛宝钗提着食盒从蘅芜院走来,裙角绣着缠枝牡丹,见了苏念安,温和地笑:“这妹妹倒比书里写的还伶俐,连‘冷香丸’都做出来了。”
贾元春穿着宫装,从大观楼的台阶上缓缓走下,眉宇间带着贵气,却在闻到点心的甜香时,露出了家常的笑意,像谁家的姐姐回了娘家。
贾探春叉着腰站在秋爽斋的廊下,手里还握着支笔,看见那盘“蕉叶酥”,眼睛一亮:“这酥饼做得有气势,倒合我的心意!”
史湘云从藕香榭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个莲蓬,看见石桌上的“醉眠芍药糕”(形状像朵芍药花,酒心馅),当即嚷嚷:“这个我认识!像那年我醉卧芍药裀的样子!”
妙玉提着茶篮站在栊翠庵门口,茶篮里放着套白瓷茶具,目光落在“雪水茶点”上,轻轻点头:“倒有几分意思。”
迎春、惜春、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也陆续走来,或温婉,或沉静,或爽朗,或端庄,像从书里走出来的剪影,却比文字里多了几分鲜活的暖意。
“姐姐们快尝尝!”苏念安拉着黛玉的手走到石桌旁,“这是‘葬花糕’,用玫瑰花瓣做的,李爷爷说,吃了它,花儿就不用埋在土里了,能甜进心里。”
黛玉拿起一块葬花糕,指尖触到软糯的糕体,像触到了春天的花瓣。她轻轻咬了一口,玫瑰的甜混着糯米的香,竟让她想起葬花时,宝玉说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只是此刻的甜,冲淡了那份悲戚。“多谢妹妹,”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带着笑意,“这糕比锦囊更暖。”
宝钗尝了口冷香丸糖馅,花蜜的清甜在舌尖漫开,像把蘅芜院的冷香都揉进了甜里。“这馅调得好,”她赞道,“比我那药方子里的,多了份烟火气。”
王熙凤拿起块“凤钗酥”(做成凤钗形状的椒盐酥),咔嚓咬了一口,笑得眉眼弯弯:“这酥饼够劲!比府里的厨子做得对味,回头得把方子讨来!”
史湘云最是性急,抓起块醉眠芍药糕就往嘴里塞,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