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手前辈的指点,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陆寒心中的迷雾,也让他对自己所面临的困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盘感干扰”与“精神力反噬”,这两个词如同两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他明白,自己赖以成功的“天赋”,并非万能,甚至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
接下来的日子,陆寒刻意减少了在铜期货上的操作。他听从了赵毅的建议,也采纳了鬼手前辈“避其锋芒”的策略,暂时将主战场转移到了波动相对温和,且市场参与者结构与铜有所差异的豆粕期货上。
他将鬼手前辈的教诲,逐字逐句地刻在心里,开始了一场艰苦的自我修行。
“心如止水,不为表象所动。”
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期货市场,价格的每一次跳动,都可能牵动交易者最敏感的神经。
陆寒开始尝试在交易前进行短暂的冥想,努力排除内心的杂念,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盘中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盘前的准备工作中。
他仔细研究豆粕的基本面信息,从全球大豆的供需格局,到国内的养殖业状况,再到相关的政策影响,力求对这个品种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技术分析方面,他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形态和指标,而是深入学习波浪理论、江恩角度线等更为复杂的分析工具,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把握市场的长期趋势和关键转折点。
每天收盘后,他都会雷打不动地进行复盘。除了总结交易的得失,他还会详细记录下自己在交易过程中的情绪波动——何时感到贪婪,何时产生恐惧,何时因为犹豫而错失良机,何时因为冲动而追涨杀跌。他像一个最严苛的解剖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层层剥开,无情地审视。
“天赋,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陆寒在交易笔记上写道,“它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我做出更精准的判断,但不能取代严谨的分析和周密的计划。”
他开始尝试将天赋的运用,融入到自己构建的交易体系中。比如,当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指向一个潜在的交易机会时,他会沉下心来,用天赋去感知市场的真实情绪,以及是否有主力资金在暗中布局。如果天赋的感知与分析结论一致,他才会果断出手;如果出现矛盾,他宁愿放弃这次机会,也不会轻易冒险。
这个过程,是痛苦而漫长的。
起初,他常常因为过于依赖技术分析,而忽略了天赋给出的微妙提示,导致错失一些快速的短线机会。有时,他又会因为无法完全摒弃对天赋的依赖,在分析结论与天赋感知相悖时,陷入犹豫和纠结,最终因为举棋不定而两头踏空。
“小子,最近怎么跟换了个人似的?以前那股子‘神棍’劲儿呢?”黑豹偶尔路过他的工位,看着他屏幕上那些画满了各种分析线的豆粕k线图,忍不住调侃道,“是不是上次在铜上栽了跟头,被吓破胆了?”
陆寒只是淡淡一笑,并不反驳。他知道,黑豹虽然嘴巴毒,但并非恶意。而且,他现在也没有心思去争辩什么。
账户上的资金,在最初的几周,并没有显着的增长,甚至还因为几次判断失误和操作不当,出现了一些小额的回撤。交易大厅里,一些原本对他刮目相看的人,眼神中又开始流露出一些怀疑和观望。
赵毅也找他谈过两次话,询问他是否适应新的交易品种,是否需要调整策略。陆寒都只是表示,自己正在尝试一种新的交易方法,需要一些时间来磨合。
赵毅看着他沉稳而坚定的眼神,虽然心中存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他。毕竟,陆寒之前创造的“奇迹”,给他留下了太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