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第604章 深渊契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4章 深渊契约(1 / 4)

城市的光鲜表皮之下,毛细血管般密布着新旧交替的痕迹。那些被标记在孙鹏飞办公室巨幅地图上的城中村和旧工业区,便是这痕迹中最顽固、也最充满“机遇”的所在。低矮杂乱的自建房、斑驳的厂房外墙、蜿蜒狭窄的巷道,与远处拔地而起的玻璃幕墙大厦形成刺眼的对比。这里,是城市记忆的褶皱,也是阳光难以照彻,滋生各种灰色交易的温床。

“鼎坤实业”的触角,正以一种看似合规、实则包藏祸心的方式,悄然探入这些区域。孙鹏飞利用其重新积累的资本和精心构建的关系网,通过复杂的股权操作和项目分包,开始介入旧城改造的前期环节——“民意征询”、“环境评估”和“基础设施勘测”。他的目标明确: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拿下这些地块的开发权,或者,至少在其中分得最大的一块蛋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常规的商业竞争手段太慢,也太“文明”了。他需要一些非常规的“润滑剂”和“清除剂”。

于是,那些被他重新“筛选”和“整合”的出狱人员,开始被分批、分角色地投入这片泥沼。

张帅帅、马文平、程俊杰这类角色,被陶成文安排进了所谓的“前期工作小组”,归入鲍玉佳的“麾下”。他们的任务简单粗暴:穿着统一的、印有“鼎坤物业”或模糊不清标识的工装,以“安全巡查”、“消防检查”或“民意调查”为名,在目标区域进行高频次的、带有威慑性质的巡逻。他们往往三五成群,眼神凶悍,言语粗俗,对沿街商铺、租赁住户进行“盘问”,记录所谓的“违规情况”——私拉电线、占道经营、消防通道堆放杂物,任何一点小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

他们的目的并非真正维护秩序,而是制造一种无处不在的压迫感。对于“不配合”的住户或商户,他们的手段会逐步升级:从口头警告、言语威胁,到深夜敲门、泼洒污物、剪断电线,甚至对落单的居民进行推搡和恐吓。鲍玉佳坐镇幕后,通过陶成文接收指令并分派任务,他偶尔会亲自出现在现场,那双经历过监狱和暴力洗礼的眼睛,只需冷冷一扫,就足以让大多数普通居民脊背发凉,敢怒不敢言。

沈舟和魏超(vcd)则被赋予了更“技术性”一点的任务。沈舟负责带着几个人,利用简单的设备,对老旧房屋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他们的报告往往会刻意夸大房屋的结构问题、电路老化程度,制造“此楼危矣,必须尽快搬迁”的舆论氛围。魏超则发挥其钻营特长,负责用一些小恩小惠(一袋米、一桶油)或者虚假承诺(如协助申请廉租房),拉拢、分化居民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内应”,收集其他居民的抗拆动态,或者散布不利于竞争对手开发商的谣言。

林奉超和付书云,凭借着孙鹏飞为他们包装的“安保主管”和“项目副经理”头衔,负责与拆迁区域内一些原本的小地头蛇、混混进行“谈判”或“收编”。林奉超的势利眼在此刻发挥了作用,他能迅速判断出哪些人可以利诱,哪些人需要威慑。付书云则常常被推到台前,以其略显呆板却带着“官方”(指鼎坤实业)背景的形象,去签署一些内容模糊的“意向书”或“补偿协议”,其智力上的短板使得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许多不合法条款的签字人。

伍华权、梁露这类认知水平不高的人员,则负责最底层的盯梢、传话和散布恐慌信息。他们像幽魂一样游荡在街区,记住哪些人去了信访办,哪些人联系了记者,哪些人态度最强硬。

孙鹏飞的布局,可谓层层递进,软硬兼施。他巧妙地利用了旧城改造过程中固有的矛盾(居民诉求不一、信息不对称、对政策理解不清),以及基层管理的漏洞,用这套半黑半白的“组合拳”,意图在正式拆迁启动前,就瓦解掉潜在的抵抗力量,营造出一种“大势所趋”、“鼎坤背景深厚”的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