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银龙河的堤坝上冒出一股浑水,只要有一个村子被淹。
他孙连城,就将凭着这份报告,名正言顺地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到那时,什么“孙连城思想”,什么“理研院”,都将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终于可以解脱了。
他按下了呼叫铃。
秘书小王推门进来,立刻被满屋的檀香味和孙书记脸上那股“参透天机”后的疲惫感所震撼。
“书记,您……您这是……”
孙连城将那份报告递了过去,动作缓慢而郑重。
“这是我三日闭关,夜观天象,结合上古智慧的结晶。”
他的声音极度沙哑,仿佛耗尽了所有心力。
“务必,立刻,送给周梁副市长。还有,复印分发给所有防汛指挥部的成员,让他们……深刻领会。”
小王伸出双手,毕恭毕敬地接过了那几页纸。
他感觉自己手上拿的不是一份文件。
那是一卷蕴含着宇宙至理的“天书”。
纸页上,还带着孙书记的体温,和他那超凡脱俗的智慧光芒。
“我明白了,书记!”小王重重地点头,眼神里充满了狂热的崇拜,“我一定把您的思想,原原本本地传达下去!”
看着小王离去的背影,孙连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他已经听到了,那来自银龙河的,愤怒的咆哮。
北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分管水利的副市长周梁,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他案头的电话,就没有停过。
气象台的红色预警,水文站的洪峰预测,下游乡镇的物资求援……每一条消息都像一根钢针,扎在他的神经上。
他派出去的工程队,正在银龙河下游日夜赶工,加固堤坝。
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不过是杯水车薪。
真正的希望,寄托在那份由孙连城书记亲自操刀的“顶层设计”上。
周梁虽然不懂什么“降维思考”,但他相信市委的决定。
他盼着孙书记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出一个出奇制胜的方案,哪怕只是一个思路。
“市长!市长!孙书记的报告来了!”
一个工作人员激动地冲了进来。
周梁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动作太猛,带翻了桌上的茶杯,滚烫的茶水溅了他一手。
“快!拿来我看看!”
他顾不上疼,一把抢过文件,戴上老花镜,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论水元素的动态平衡与河道自我修复能力的哲学思辨》。
看到这个标题,周梁的眉头,不易察觉地拧成一个疙瘩。
有点虚。
他耐着性子往下看。
“道可道,非常道……”
“上善若水……”
“坎卦……”
周梁的脸色,开始由期待,转为困惑,再由困惑,转为凝重。
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他又从头看了一遍。
没错。
通篇五千字,全是这些云山雾罩的东西。
当他读到最后那段“要成为水的朋友,倾听河流的诉求”时。
周梁感觉脑子里的一根弦,“嗡”的一声,断了。
他手里的那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