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这么勇敢吗(2 / 3)

,乃是小子最亲近的长辈之一,小子怎会害怕?”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宋仁宗对自己挺亲近,不顺着杆子往上爬,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点,他蠢吗?

赵祯失笑。他揉了揉怀里孩子的脑袋,似喟似叹:“是啊,朕是你最亲近的长辈。”

伴驾群臣内心猛地一颤。难道帝后悄悄背着我们变融洽了?

皇帝驾临金明池与民同乐,朝臣们还得继续干活。赵祯带来的臣子多是翰林学士等侍从官。

赵祯挥退其余伴驾大臣,仅留已经致仕的太傅张士逊,和隔三岔五就上折子请求致仕的当朝宰辅章得象。

他给曹琮和曹佑赐了座。

曹琮坐在张士逊一侧,曹佑则坐在章得象一旁。

张士逊和章得象看着曹佑被赐座的位置,心里略有了些计较。

赵祯没把曹暾放下来,继续将曹暾抱在怀里,细细问曹暾的学问。

曹暾此刻没有藏巧于拙,尽全力展现出自己的能耐。

童子科和察举类似,皇帝的喜好至关重要。

童子科分三档。只能诵读《六经》《孝经》《论语》《孟子》者为第三档,给一次直接考省试(进士)的机会,即“免文解”一次;能诵读且能以其中一经写文者为中等,免文解两次;能诵读后,所有经义都能写,或者能作诗赋者,才能为上等,直接赐进士出身。

曹暾求的就是“上等”。

因诗赋不需要现写,拿出曾经做过的就成,所以经义全部通晓和能做诗赋不是一个难度。也就是说,只要神童能诵读全部经书,皇帝就能凭借喜好定等——喜欢的让做诗赋,不喜欢的公事公办让做经义。

如果神童能做出经义,那就是真的神童,一个进士身份皇帝也是舍得的。

曹暾卖弄学问,可不是想走捷径。因为捷径对他来说才是难事。

他在诗词上实在是没天分,琢磨赋的结构也很难受。比起诗词歌赋,他更喜欢写言之有物的散文——只要抒发思想即可,不用讲究文采。

经义对曹暾而言就是给阅读材料的议论散文。

所以曹暾为了不让皇帝让他写诗赋,现在就要展现出自己对经义的理解。

宋朝的皇帝罕有学问不好的。赵祯也是博闻强识之人。当曹暾说他能背《六经》《孝经》《论语》《孟子》时,赵祯不看书,随意拎了几句经书考校。

曹暾没有半点磕绊,便能顺着赵祯的考校往下背诵。

赵祯又问曹暾经书中字句含义,曹暾也能轻松说出释义,并点出自己的释义出自哪位先人的注释——因为朝中人多喜欢韩愈,他所言多为韩愈的儒经注释版本。

赵祯考校得满脸红光,满意极了。

对赵暾这个儿子,赵祯心情本是很复杂的。

赵暾和赵曦前后脚出生。按照常理,皇后所生嫡子赵暾应该更受他看重。但曹皇后将胎坐稳之后才告知赵祯,赵祯便十分膈应。

曹皇后自言她月事不规律,怕是误判,所以过了两月确定之后才敢告知皇帝。

曹皇后确实没有隐瞒太医的诊案。如果皇帝询问太医,立刻就会得知曹皇后的月事两月没来。只是赵祯从来不会询问曹皇后的身体状况,才不知道此事。曹皇后没有及时报喜,也可视作低调,谨慎。

但赵祯对曹皇后的隐瞒仍旧膈应大于欢喜。

让曹皇后在宫苑生子,并将皇子送往宫外养育之事,是赵祯出于好心,与曹皇后共同商议的。他怀疑自己儿女死那么多,是宫里风水有问题。

但隐藏赵暾皇子的身份,则是赵祯故意找茬的气话。谁知道皇后应了下来,让他下不了台。

赵祯本来想等皇后向他请求,他就公布赵暾的身份。皇后愣是不提这件事。赵祯便也一直不提公布赵暾的皇子身份。

正好他已经有了赵曦,便故意冷落赵暾。

谁知道赵曦夭折,赵暾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