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和二嫂越说越离谱,直接把车开到了草丛里,臊得一旁秦淮茹捂着脸不敢看不敢听。
“你俩当嫂子的差不多得了,快去看看你娘去哪了,把她找来,一会接亲的轿子该到了。”还是李媒婆出来帮秦淮茹解围,将两个嫂子吩咐走。
不一会,秦母红着眼框在两个儿媳的陪同下来到西屋。
“哎呦小莲呐,你这是躲到别处偷着抹泪去了?”
李媒婆嗔怪地瞪了秦母一眼,“大喜的日子可不兴掉眼泪啊,姑娘家哪有不出嫁的道理,要是谁家姑娘嫁不出去,那才是当娘的抹泪的时候。再说秦家村离城里也不远,你要是想闺女完全可以坐车去看嘛。”
“我可跟你说,有时间你们两口子真得去看看,耀文那房子可是带院子,你们去了也能住的开。”
李媒婆这一劝就收不住嘴,“再说了,耀文那可是个孝顺孩子,这孩子没爹没娘,以后肯定把你们当亲爹亲娘孝顺,放心,指定得常带淮茹回来看你们。”
秦母红着眼框不停点头。
这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再回来从家人就变亲戚了,秦母一时间还是接受不了。
正这时候,秦淮茹的大哥跑了进来,通知接亲的花轿到了村口。
不一会儿,众人在屋里便听到敲锣打鼓声。
秦母好好端详了自家闺女几眼,随后拿着盖头蒙在秦淮茹头上。
很快,声音越来越近,花轿到了家门口。
虽说新社会提倡一切从简,可接亲讲究的就是一个热闹,即便王耀文想用自行车接亲,可上哪找那么多自行车去。
连王耀文都找不到,就更不用提自家本身就没有自行车的了。
所以花轿便被保留下来,属于大伙默认使用的。
秦淮茹的大哥背着妹妹离家,两个嫂子一左一右扶着,后边是秦淮茹的父母家人,一行人将新娘子送上花轿。
看着闺女上了轿子,秦母眼泪又溜了出来。
不过这时候可没人再说她,因为就连秦淮茹的大哥眼框都红了。
看着花轿走远,在一片敲锣打鼓声中,后方秦家人个个都在抹泪。
李媒婆没有跟着,就留在了秦家,吃过午饭自己坐车回城。
东直门。
王耀文早早便等在了这边,自行车车头和身上都戴着大红花,路过的行人纷纷注目,实在是这小伙子长得太精神。
就是可惜结婚有点早。
花轿临近城门,随行的师傅们敲起锣鼓吹起唢呐,喜庆的氛围瞬间拉满。
不少行人站在路边看热闹,大伙都知道一会新娘子要下轿,运气好的话能见着没盖盖头的新娘子。
话说那边推着自行车精神斗擞的新郎官他们可是见着了,那小伙没挑。
从这里接亲,就代表了新郎是城里人,新娘子是村里来的。
大伙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得是多漂亮的新娘子才能配得上那个一表人才的新郎呢。
看热闹的越聚越多,王耀文身边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不过大家都很懂事,今是一对新人的大喜日子,可不能眈误人家接亲。这不,群众们很有默契地站在王耀文方圆两米外。
秦淮茹坐在轿子里听到唢呐声,也知道这是要进城了。
进了城门就要下轿,下了轿子便能见到那个她朝思暮想的男人。
从此之后他俩就要一起走完这漫长美好的一生!
想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