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响彻“铁砧-12”的控制中心。基地指挥官并非战斗人员,但他沉着应对。所有非必要设备立即进入低功耗静默状态,外部防御炮塔升起,同时,最高等级的求救信号和敌情数据通过备用量子通讯通道,瞬间发送至最近的“龙首崖”要塞和区域游击舰队指挥部。
就在帝国突击舰开始用精准的火力点射基地的防御炮塔和推进器,试图使其瘫痪时,来自“龙首崖”要塞的远程轨道炮火,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划破黑暗,在帝国舰艇周围炸开一团团致命的金属射流,迫使它们进行规避。与此同时,一支正在附近执行巡逻任务的“影舞”突击舰分队,利用其高机动性,从侧后方迅速切入战场,用密集的导弹和灵能脉冲炮对帝国舰艇发动猛攻。
最终,在基地自身防御、要塞远程支援和机动部队快速反应的联合打击下,帝国突击舰被迫带着损伤撤退。“铁砧-12”基地虽然外部设施受损,但核心功能完好,在工程机器人的抢修下,很快恢复了部分产能。
这次事件凸显了“深空工坊”体系的脆弱性与韧性并存。它们需要军事力量的保护,但它们的分散布局和快速通讯能力,也使得敌人难以将其彻底摧毁。每一个工坊,都是一个需要敌人付出代价才能拔除的钉子。
血脉已成,筋骨渐壮
当瓦西里耶夫在昆仑指挥中心,看着代表资源流的数据线条,在小行星带星图上交织成一张越来越密集的网络,并将物资稳定地输送到各个防御节点时,他紧绷的神经终于略微放松了一些。
“深空工坊”计划的成功实施,意味着“长城”不再仅仅是一道静态的防线。它拥有了自我造血、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能力。来自小行星带本身的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守护家园的力量。这些沉默的工厂,这些忙碌的机器人,这些在极端环境下坚守的工程师和自动化系统,它们与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一样,都是地球文明在这场残酷星河战争中,能够坚持下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