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第617章 移动要塞:“蚩尤级”小行星堡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7章 移动要塞:“蚩尤级”小行星堡垒(1 / 2)

“长城”计划稳步推进,十二座“基石”要塞如同定海神针,初步稳定了小行星带的防御格局。然而,在昆仑指挥中心的战略推演中,瓦西里耶夫和艾琳娜等人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潜在的缺陷:固定要塞虽然坚固,但缺乏机动性。一旦敌方采取迂回或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拔除的策略,这些耗费巨资建造的堡垒将陷入被动。

“我们需要能在关键战役中,改变局部力量对比的‘定盘星’,需要能让敌人无法忽视、无法绕过的活动支点。”艾琳娜博士在最高军事联席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构想,“为什么不让我们的一部分‘长城’,动起来?”

这个构想,最终催生了“长城”计划中最具威慑力的子项——“蚩尤级”移动小行星堡垒计划。其核心思路,并非新建,而是“改造”:筛选特定的小行星,将其内部掏空,安装强大的推进系统、能源核心和重型武器,将其从天然的障碍物,升格为可受控移动、攻防一体的巨型战争堡垒。

“蚩尤级”对“胚体”小行星的要求,比固定要塞更为苛刻。

经过“伏羲”的严苛筛选和探测舰的实地核查,最终,一颗编号为c-17a、直径约三十八公里的型小行星被选定为首个改造目标,代号“胚体-01”。它结构坚固,内部探测显示有一个巨大的、大致呈椭球形的空洞,且金属含量极高。

对c-17a的改造,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其难度远超建造固定要塞。

1 内部掏空与结构重塑: 大型工程舰首先抵达,利用高能激光和等离子切割设备,小心翼翼地扩大并修整内部空洞,形成未来堡垒的核心舱室群。同时,在岩体内钻探出纵横交错的通道,用于铺设能源管线、数据光缆和安装结构支撑框架。阵法师团队紧随其后,在关键承重结构和岩壁上,大规模刻画“固岩阵”、“金刚阵”以及更复杂的“一体同心阵”,将整个小行星的内部结构牢牢绑定,使其在物理和能量层面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

2 植入“心脏”:引擎与能源。 这是最具挑战性的步骤。在“胚体-01”被仔细计算的质心位置,一个巨大的腔体被开辟出来。这里将安装堡垒的动力核心——不是一艘或几艘大型引擎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由多达十二台“祝融-iii型”大型聚变推进器组成的、呈环形分布的“主推进矩阵”。这些引擎的喷口被巧妙地设计成可以穿透小行星岩层,从多个角度向外喷射,以实现有限的姿态调整和转向能力。

能源方面,除了核心处的巨型聚变反应堆,堡垒内部还广泛布设了“虚空聚灵阵”的增强版,试图从贫瘠的星际空间中压榨出更多能量。更引人注目的是,工程团队尝试将一部分从帝国残骸中逆向出来的、效率更高的“生物-能量转换组织”,与聚变反应堆并联,作为辅助能源和峰值功率输出单元。

3 披挂“坚甲”与“利齿”: 在加固后的天然岩层外,工程机器人开始加挂由“胚体-01”自身矿石熔炼、并掺入星辰砂的新型复合装甲板。这些装甲板并非平滑覆盖,而是呈现出棱角分明的、有利于能量偏转和物理防御的多面体结构,并在关键位置蚀刻了“反侦测”、“能量吸收”等符文。

武器系统更是重中之重:

4 赋予“感官”与“神经”: 遍布堡垒各处的传感器阵列、通讯中继站,与内部由“伏羲”子系统和生物神经网络协处理器构成的“堡垒ai”相连,构成了其感知和决策中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关在于如何让如此庞大、结构复杂的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