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第442章 “天网”计划:全球灵能监测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2章 “天网”计划:全球灵能监测网(1 / 2)

随着地球超自然联盟的体制日益完善,武装力量初具雏形,一个至关重要的短板却日益凸显:全球范围内的态势感知能力严重不足。 以往,各势力对超自然事件的监控大多局限于自家地盘或偶发性的探查,对于发生在偏远地区、深海、地下甚至异空间的能量异常,往往后知后觉,待到事态扩大时已难以收拾。百慕大三角危机若非王也恰逢其会且实力超群,后果不堪设想。联盟迫切需要一双能够覆盖全球、实时监控灵能波动的“天眼”,以实现早期预警、快速反应,防患于未然。为此,代号“天网”的全球灵能监测网络计划,被提升至最高战略优先级。

在确定技术路线时,研究所内部曾有过激烈争论。纯科技派主张发射大量高灵敏度传感器卫星,构建物理层面的监测网;而传统修真派则倾向于在全球关键节点布置大型感应阵法,利用天地法则进行感知。经过反复模拟和论证,最终采用了王也分身拍板的 “天地一体,虚实结合” 的融合方案:

1 天基平台——“巡天”系列灵能监测卫星:发射一个由三十六颗主星和若干辅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均匀覆盖全球。这些卫星并非普通航天器,其核心是太初研究所开发的 “万象灵眸”传感器阵列。该阵列结合了高精度电磁波、引力波探测技术,以及关键性的 “感灵水晶”核心和蚀刻在卫星结构上的微型 “广域感知阵法” 。它们能够从太空轨道上,大范围、持续性地扫描地球表面及近地空间,捕捉异常的灵能波动、空间扭曲信号、高强度生命能量反应等。

2 地基节点——“镇岳”灵能感应塔:在全球精心挑选的七十二处地脉节点,包括名山大川、灵脉汇聚点、历史遗迹、空间薄弱点等,建立固定的“镇岳”感应塔。这些塔由联盟直接掌控,结合了现代建筑材料与古老阵法,塔身刻有强大的聚灵和增幅符文,地下则与地脉相连。它们的感知更为精细、深入,能探测到卫星难以察觉的微弱或深层能量活动,如地底秘境开启、阴气汇聚、深层信仰波动,并能对特定区域进行聚焦扫描。

3 数据处理中枢——“伏羲”ai 与阵法推演结合:所有从天基和地基节点传回的海量数据,将实时汇入万象天城深处的“天网”指挥中心。这里,升级版的“伏羲”ai 负责数据的初步筛选、分类和模式识别。同时,一个由阵法宗师操控的 “周天星斗推演大阵” 的简化版将被启用,该阵法能模拟地球能量流动,将实时数据与模型进行比对,从而更精准地判断异常事件的性质、等级和潜在影响。

天地双网并非孤立,而是通过加密的灵能通讯频道紧密相连,相互校准,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监测体系。

“天网”计划的部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全球性工程,充满了挑战:

在许多非联盟完全控制的区域(如某些主权国家腹地、自治保护区)建立“镇岳”塔,需要繁琐的外交谈判和技术保密协议。联盟不得不付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代价,才换取到了这些关键节点的建设许可。

卫星的发射与在轨维护需要最尖端的航天技术支撑,部分敏感部件必须在无尘、无灵能干扰的特殊洁净室中组装,由修真者与工程师共同完成。地基塔的建设则需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有时甚至需要先清理盘踞在原地的低级精怪或化解天然形成的能量乱流。

无论是卫星的长期运作还是地基塔的阵法维持,都需要稳定的能源。卫星采用高效太阳能板结合小型核电池;地基塔则主要依靠连接地脉和自身的聚灵阵供能,部分偏远地点还需铺设专用的灵能输送线路。

确保监测数据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绝对安全,防止被潜在敌对势力截获或篡改,是重中之重。联盟采用了多层加密技术,并设有自毁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