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的怒火。”
勘探队试图用现代科技和温和的土系法术证明他们有能力安全通过,甚至提出可以帮助加固山谷结构。然而,他们的行为反而激怒了村民和那位看不见的“山神”。当晚,营地周围响起了诡异的岩石敲击声和类似鹰唳的尖啸,强烈的精神压迫感让除了修为最高的修士外的所有队员都噩梦连连。第二天清晨,他们发现营地边缘的岩石上出现了巨大的、仿佛被利爪划过的痕迹,而地质仪器记录到了短暂但剧烈的局部地震波,源头直指山谷深处。
具有印加血统的灵媒在尝试与祖灵沟通后,面色苍白地告诉队长:“不行……这里的‘神’……祂的记忆还停留在血祭的时代。祂不理解我们的科技和道法,只认古老的仪式和奉献。祂的力量来自于山脉本身,来自于千百年来人们对祂的恐惧和敬畏。我们无法用道理说服一块石头,也无法用技术安抚一个只认鲜血的古老意识。”
这里的抵抗,源于一种更为僵化、与血腥历史捆绑的信仰形态。神只的力量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古老的祭祀仪式绑定,拒绝任何形式的“现代化”或“外来解释”。强行突破,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凶险,更要直面一个仍沉浸在古老荣光与血腥记忆中的、强大的地域性集体意识。
在太平洋某座孤岛上,联盟遇到的阻力则更加无形,却无处不在。这座岛屿上的居民信奉着他们的祖先和海洋之灵。联盟的船只刚刚靠近岛屿附近海域,就被岛上了望塔的守卫用号角声警告。岛上的酋长通过翻译告知联盟代表,根据祖先传下的“禁忌”,任何携带现代科技设备的外来者都不允许踏上圣地,否则会玷污祖先安眠之海,带来灾难。
一位联盟的水系修士试图展示温和的水系法术,与海洋之灵沟通。他操控着小船周围的海水,形成柔和的漩涡与浪花。然而,这一举动非但没有赢得好感,反而引起了更大的恐慌。酋长愤怒地指责他们“窃取海洋的力量”,“玩弄祖先的领域”。很快,原本平静的海面开始无风起浪,天空乌云密布,一种悲凉而愤怒的情绪通过水元素弥漫开来,让水系修士感到自身的法力运转都受到了压制。仿佛整片海域都在排斥他们。
这里的“神只”,是祖先的英灵与自然力量的结合体,其权威建立在严格的禁忌与传统之上。任何外来的、不被传统认可的力量形式,都被视为对整个信仰体系的挑战和亵渎。其抵抗方式并非主动攻击,而是通过引发自然环境的异动和强烈的精神排斥,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面对这些形态各异但同样顽固的抵抗,联盟高层陷入了沉思。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他们总结出这些地区性神只/信仰之力的几个核心特性,也是整合的最大难点:
1 地域绑定性:其力量根植于特定的山川、河流、森林、海洋,与地理环境深度绑定,离开了特定地域,力量会急剧衰减甚至消失,但也意味着在其地盘内,它们能调动近乎无穷的地利。
2 信仰依存性:力量直接来源于当地部落或族群的集体信仰和祭祀活动。信仰越纯粹、越持久,其力量越强。这种力量模式与依靠个人修炼或知识积累的体系迥异,难以用常规方式衡量或沟通。
3 意识集体性、原始性:很多这类存在并非具有高度自我意识的个体,更像是集体潜意识的聚合体或古老规则的执行者,思维方式直接、固执,甚至混乱,难以用理性沟通,更倾向于本能地排斥“异类”。
4 文化排外性:其存在与当地独特的文化、历史、禁忌紧密相连,任何外来的文化符号、技术或理念,都可能被视作威胁,引发强烈反弹。
强行使用武力征服,不仅代价巨大,而且很可能导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