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力量核心在于阴气和怨念,只要能够净化或隔绝这两种能量,就能有效克制它们。《无上天元心法》的炼化万气特性,恰好是这类邪祟的天然克星。同时,他也意识到神识(精神力)的重要性,无论是抵御惑神术,还是精准操控元力应对各种诡异情况,强大的神识都是基础。
接着,他再次仔细翻阅了吴大师的研究笔记。与秘籍的系统性不同,笔记更侧重于实践和应用,充满了失败的经验和零碎的思考。
吴大师在笔记中多次抱怨寻找“优质材料”的困难,以及炼制过程中的高风险(反噬频繁)。他尝试用各种方法提升鬼物的威力,比如用不同属性的阴煞之地温养(如古战场煞气、医院死气、刑场怨气),喂食不同的“饲料”(如动物精魂、甚至活人精气),但很多尝试都失败了,反而差点导致鬼物失控。
笔记中有一段关于“阴气品质”的论述引起了王也的注意。吴大师认为,不同来源的阴气也有高下之分。普通坟地的阴气驳杂稀薄;古墓深处的阴气沉凝精纯但缺乏活性;而某些极凶之地或特殊事件产生的阴气,则不仅精纯,更带有一种独特的“灵性”或“特质”,对鬼物提升极大。他甚至猜测,传说中的“地脉阴窍”喷发出的阴气,是最高品质的。
这给了王也启发。《无上天元心法》可以炼化阴气,那么是否也可以分辨和选择性地吸收更高品质的阴气,就像修仙小说中挑选灵气充沛的洞府一样?或许对修炼效率有所帮助。
笔记中还记载了吴大师与其他一些“同道”的交流(暗中观察或交易所得),提到了几种不同的能量体系。除了东方的阴气、煞气,还有西方提到的“暗影能量”、“负能量”,甚至某种来自“星空”的、混乱而令人疯狂的能量(疑似克苏鲁体系)。吴大师试图用东方的炼鬼术去融合这些异种能量,结果无一例外都导致了实验品的疯狂和自毁,但他乐此不疲,认为找到了新的方向。
这些内容让王也的眼界开阔了不少。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远比他想象的复杂,东西方的超自然力量似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甚至可能存在某些更诡异、更宏观的威胁。
合上笔记和秘籍,王也闭目沉思了许久。
虽然邪法本身邪恶无比,但通过这种“反向解析”,他获益良多。对鬼物、僵尸、诅咒等超自然存在的形成、特点、弱点有了系统性的了解,不再是雾里看花。通过对阴气、怨念、煞气的分析,对《无上天元心法》炼化万气的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开始思考如何优化吸收能量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他也意识到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诡异手段,提前有了心理和应对策略上的准备。比如,需要准备一些针对性的符箓(如更强的破煞符、静心符、护身符),甚至可以考虑炼制一些简单的辟邪法器。隐约了解到本地乃至更广阔范围内黑暗世界的冰山一角,包括资源流转(盗墓、黑市)、人员构成(邪修、中间人、境外势力)、以及不同力量体系的碰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也低声自语。这些邪恶的知识,反而成了他成长的养分,让他更加看清了前路的艰难与危险。
他将邪法秘籍重新用油布包好,打上封印符文,郑重地收进储物戒指的最深处。这东西绝不能流露出去。
做完这一切,他感到自己的神识因为高强度地分析和记忆而有些疲惫,但精神却愈发清明。
此刻,再回想“城西老轴承厂”,他心中的恐惧减少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审慎的探究欲。吴大师笔记中提到那里的阴气发生了“剧变”,甚至引动了“石人”。结合“百事通”警告的“地脉阴窍”和“石傀”,那里究竟在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