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7 集:资本入局,专利之战
在国际金融投资领域,顾言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被人们称为国际资本大鳄。顾言 1980 年出生,自幼便对数字和金融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他曾赴美国留学,在那里攻读统计学以及经济学,凭借着自身的刻苦努力和卓越的学习能力,取得了双学士学位。美国发达的金融投资环境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也让他在投资领域迅速崭露头角。
大学毕业后,2006 年顾言正式独立进入中国股市。当时他仅怀揣着 10 万元本金起步,但凭借着精准的投资眼光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在股市中不断积累财富。在 2006 - 2014 年这 8 年期间,他经历了股市的低估与辉煌,成功实现了股票市值超过千万的惊人成绩,谱写了一段传奇的投资人生。其中,2006 年他因长线持有泛海建设(现更名为 “泛海控股”)一战成名。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泛海控股或许并非知名度极高的公司,但在 a 股房地产板块中却大名鼎鼎,这背后离不开顾言的投资推动。当年泛海控股全年涨幅超过 6 倍,顾言也因此名声大噪,他的一举一动开始被外界格外关注。此后,他还积极布局楼市、债市、股市以及对冲市场等多个领域,在投资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庞大的资本版图。
当董氏能源在与凌峰团队的交锋中陷入困境时,顾言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他深知能源行业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且对清洁能源的追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董氏能源作为传统能源领域的重要企业,拥有深厚的行业基础和大量的资源,尽管目前遭遇挫折,但在顾言眼中,它仍具有巨大的价值。
顾言注资董西宁,一方面是看好董氏能源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底蕴和市场份额,希望通过注入资金和自己的投资运作,帮助董氏能源度过难关,实现业务的转型和升级,从而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他也想借此机会在能源市场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新兴的能源势力如凌峰的星海公司形成制衡,掌控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得到顾言注资的董西宁,如同垂死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迅速恢复了些许底气。他深知单纯的商业竞争已经难以撼动凌峰的星海公司,于是决定借助法律的手段来打压对手。在顾言的支持和策划下,董西宁启动了针对星海公司 “星核电池” 的专利诉讼战。
这场专利诉讼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诉讼当天,法庭外人头攒动,各大媒体的记者早早地来到现场,架起摄像机和照相机,准备记录下这场备受瞩目的官司。法庭内,气氛严肃而紧张。原告席上,董西宁和他的律师团队表情严肃,似乎志在必得;被告席上,凌峰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则显得镇定自若,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董西宁的律师率先发言,他站在法庭中央,慷慨激昂地说道:“尊敬的法官大人,陪审团的各位成员。我们认为,被告星海公司的‘星核电池’技术侵犯了董氏能源的多项专利。这些专利是董氏能源多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出来的,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星海公司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这些专利技术,严重损害了董氏能源的合法权益。”
凌峰的律师听完后,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反驳道:“原告方的指控毫无事实依据。‘星核电池’技术是我们星海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我们在研发过程中,投入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是团队成员们智慧的结晶。与董氏能源所谓的专利技术毫无关联。”
双方律师你来我往,就专利的归属、技术的创新性等问题展开了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