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磕到(1 / 3)

去县里搬了一天货的虞承福一着家就瞅见自家两个闺女大眼瞪小眼,他故意咳嗽了一声。

没人理。

作为爹的威严丝毫立不起来,他识趣地进屋,放下手里的绳兜子,钻进灶房生火,眼神偷摸飘向院内看热闹。

最先坚持不住的是虞绣绣,她掐紧衣角,闷声闷气地说:“我没错。都是赵安文胡说,我一时气不过才动了手。”赵安文就是那个小胖子。

虞满就着这句问:“他说了什么?”

虞绣绣不吭声了。

从她的表情,虞满也大约能猜出来,无非便是她的一些风言风语,这村里最多话的便是赵家两口子,估计是说话不背着孩子,被赵安文学了去,又说到虞绣绣面前。

她站起身,高出约莫半个身量,垂眼看着虞绣绣:“可知道错了?”

声音不算高,但院门没关,外头的人都听得清楚。

和邓三娘结伴回村的几位婶子瞬间停住脚步,也不敢再说笑,第一反应不是伸头去看院内的情状,而是看邓三娘的脸色。

果不其然,她原先脸上的笑意荡然不存,取而代之的是颇为难言的神情,众人暗地里互相递眼色。

都是当娘的,谁能忍自己肚子里钻出来的崽被前头留下来的种指着鼻子骂。

更何况,邓三娘本不是泥人脾气,不然也不能刚生产完就冲去县里的绣房为自己讨一个说法。

正想着,她扯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笑容,利落说道:“我到了,婶子们慢走。”

她挎着胳膊里的竹篮进了院,转过身又笑了笑,“嘭”地一声关上了木门。

还想看热闹的人悻悻说:“走走走,回去弄饭。”

“要我说,今日估摸又要闹一场。”

“小声些,说不准等会儿她也掏把砍柴刀来寻你。”

外边窃窃私语,邓三娘也能猜到,她转过身,看了眼院里的一大一小。

纵然瞅见亲娘进来,虞绣绣也没有软下态度,背反而更直了:“我没错!”

这憨憨发言听得邓三娘都想捂脸,她赶紧收回视线,钻到灶房里,将竹篮不轻不重地搁在灶上,便扯了把虞承福问道:“多久了?”

虞承福烧柴火手沾了些灰,闻言探出头地又看了眼那边,“才开始呢。”

邓三娘没应声,麻利地揭开锅,见里头搁着的粟粥和酱萝卜条少了些,还算满意地点头:“这回还成。”

这几日日头大,虞满苦夏,用的饭也少了些。

她将这两样收拾到一旁,便按照惯常的时辰弄饭,虞承福烧着火,听到外头隐隐约约的笑声,猜到又是那群婶子说小话,憨厚的脸上笑了笑,打趣问道:“不心疼啊?”

邓三娘明白他的意思,翻了个白眼,都不乐意搭理他,低头看了眼火,催促道:“火大点。”

说罢,转身去了木柜最上边那格取了个粗陶罐,揭开木盖,油脂的香味霎时间溢满灶房,虞承福忍不住吞咽了一回,这下是真好奇了:“今日不是什么大日子啊,怎么搞这么多油水?”

邓三娘又揭开竹篮上的荷叶,里面赫然放着一条鱼——约莫两斤有余。

既然准备动油水,她再也没有平日里的肉疼,直接挖了一大块猪膏丢到锅里,在火的烘烤下,从白皙的块状逐渐消融为清透的油。

直接将处理好的鱼整条放进去,随着油脂冒泡,鱼身逐渐变得金黄。火候合适,邓三娘又往锅里放了些水,将盖合上,熬着鱼汤。

她看了眼院内的景象,说道:“她想了法子,才能让我们不用大日头去田地收麦。今日去绣坊,我将前几日绣的喜帕给厨娘,她便舍了条鱼给我。”

厨娘家娶媳妇,特地拜托邓三娘绣一条喜帕,好在赶上时日了。

虞承海知晓她嘴硬心软,也不戳穿她,“坐着歇会儿吧。”

邓三娘坐下,忽然又想到什么:“你改日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