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便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收缩避让,反而将这潭水彻底搅浑。”
“既然三百六十五路正神需有根行者填入,而人阐二教弟子不足,那何不想办法,将这封神之劫的范围扩大?”
“西方二圣不是已经出手了吗?那就把他们的西方教也拉进来。还有妖族,以及那些隐世不出的洪荒散修。”
“让这量劫之火,烧得更旺些。届时劫运弥漫,杀伐四起,封神榜又何愁无人可填?”
“我截教弟子基数庞大,反而可在乱中取势,未必就会成为那应劫的先锋与炮灰。”
通天教主静静地听着,面上无喜无怒。并未立即做出选择,反而将问题抛回给了罗云。
“一者示弱,一者激争。皆有其利弊。那依你之见,为师当如何抉择?”
罗云对此早有准备,他知道通天教主必有此问。他略微整理思绪,便清晰有力地回答道。
“师尊,弟子以为,或可双管齐下,明暗交织,以期让我截教能从中攫取最大利益,成为最终的赢家,而非劫灰。”
通天教主眼中闪过一丝极感兴趣的光芒,开口对罗云问道:“双管齐下?最终赢家?细细说来。”
罗云点了点头后,继续说道:“所谓双管齐下,意指我截教弟子可以上天庭称臣。”
“但绝非是身死上榜,真灵受封于封神榜,这种屈辱的方式。我们要的是肉身入职天庭,而且还要掌握实权。”
“并且时机要选择在,封神大劫尘埃落定之时,由我截教弟子自愿入天庭任职,而非被迫填榜。”
“同时,暗中推动万族入劫之策,加剧洪荒杀劫。此举目的,一者可混淆天机,让诸圣乃至道祖的目光,从我截教身上稍稍移开。”
“二者可为我截教弟子减少应劫压力。三者,大劫之中,变数增多,我截教正好可借此良机,或铲除宿敌,或收取法宝,或扩张势力。”
通天教主闻言,眉头微蹙,显然抓住了关键点,“即便如此,我教弟子终究是入了天庭,受天庭辖制。又何谈最终赢家?”
罗云轻轻叹息一声,声音压得更低,“师尊,您超脱万物,或许对人间王朝权力更迭之事并不挂心。但弟子曾游历人间,深知其中奥妙。”
“昔年禹王禅让于伯益,然其子启,却能夺位成功,开创家天下之事世。”
“其原因,便是禹王在位时,早已暗中为其子启,培植了庞大无比的势力与党羽,使其根基远胜于名义上的继承人伯益。”
“商灭夏,本质亦是如此。并非简单的天命所归,更是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
“否则即便夏桀无道,成汤未有足够实力,亦无法取而代之。甚至还会被其反手灭之。”
“如今天庭,便如同一个初立的王朝,架构初成,却根基未稳,亟需各方势力辅佐,实则权威有限。”
“而玄门三教,乃至西方教、妖族、巫族残余,便是这洪荒天下的各方诸侯,强大宗门,并不真正受天庭节制。”
“昊天上帝急于让阐教十二金仙称臣,岂是真的缺了几个办事之人?其真正用意,是在试探玄门三教的态度。”
“其最终目的,是想收权于天庭,一统洪荒秩序,令所有仙神皆受天条约束。而这个意图,背后显然有道祖的默许与支持。”
“斩将封神,明面上是为天庭选拔贤才,实则是要以封神榜和打神鞭册立神权,规范神职。”
“最终目的是以天庭神权逐渐约束我等修士、圣人教派的超然权力。此乃天道大势,潜移默化,不可不察。”
“既然天道大势,倾向于天庭将来要执掌三界,统御万灵,那我截教何不顺势而为?”
“借着这封神量劫,大规模进入天庭,占据关键神职。成为实际掌控天庭的真正赢家。”
通天教主听后,似懂非懂的开口说道:“即便如你说,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