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帝一臣> 以你之能,一介主事还是屈才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以你之能,一介主事还是屈才了(3 / 4)

官比她大,此刻见了理应向他问好,便行礼道:“下官郑清容,见过卢侍郎卢大人,初来乍到,昨日还未来得及向大人问好,还请大人勿怪。”卢凝阳对她的印象很深。

毕竞昨日在朝堂这位扬州来的郑大人那叫一个大放异彩,上不畏皇帝,下不惧官员,摆证据攻心计很有一套,令人折服。他们刑部就缺这样的能人。

“郑主事有礼了。"卢凝阳示意她不必多礼,亲自带她去她的办公位置,“进了刑部,往后都是自家人,郑主事有什么需要可随时找我。”郑清容心里稍稍意外。

卢凝阳可是正四品刑部侍郎,她一个刑部司从八品主事,若是遇到什么事也需要向上一级,也就是刑部司的员外郎请示,越级汇报那是不可取的,有违管理原则。

不过这种逐级申报的制度也有一定弊端,一级一级向上申报耗时长不说,有时还会因为官员各自的理解差异导致表达不准确而造成信息不对称,更有甚者中间的传话角色还会瞒报隐报。

但是卢凝阳方才给了她特权,允许她直接找他申报,那日后许多事就很好办了。

“多谢卢大人,下官一定不负大人所望,必当尽职尽责,为大人、为陛下分忧,为朝廷、为百姓谋福。“郑清容向他道谢,还顺带表明了今后要放手大干一场的意思。

卢凝阳很喜欢年轻人这种蓬勃的热血和意气,哈哈笑了两声:“郑主事果然不一样。”

他入朝为官多年,还是头一次在一个官员身上看到难得的活人气。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他听了这话都觉得有些久违的激扬澎湃。其实朝廷里一开始有不少人并不看好这位扬州来的郑大人。虽然她在扬州颇有几分薄名,但说到底只是个地方官,还是佐史这种小小佐吏官,京城可和地方州府不一样,不是一个州佐史就能适应的。但经过昨天一事,只怕不少人都要正视这位地方来的京官了。他也想知道,这位郑主事除了昨日表现出来的种种还有什么能耐。一个人在大事面前展现出来的智慧和魄力,往往跟她平日里的为人处世息息相关。

大事上不出错,想来其他方面应该也不差。有意试探郑清容的能力,卢凝阳便假作无意提起:“京城最近那出泥俑藏尸案让陛下很是头疼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查出真相。”突然出了这么一桩杀人案,若是不及时解决,百姓们容易恐慌,对君主来说,百姓恐慌很容易引起一系列暴动,于朝局无利。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发生,自然希望越快真相大白越好。“虽说大理寺那边已经和御史台联手查案了,但这种陈年疑难案也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想来我们刑部这边很快就能接到陛下的调令了。"郑清容把先前杜近斋给她说的换了一种方式又说了一遍。她深知卢凝阳这个时候提起这个案子不是随便说说,这是想看看她的态度。她当然要好好表现表现。

她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卢凝阳微微点头肯定了她的应答,又问她怎么看这个案子:“你觉得这个案子落到我们刑部头上,我们要怎么查?”郑清容道:“大理寺和御史台能查的地方不多,无非是从死者身份和泥俑工匠两个方向深入,但案子到现在一直没有进展,那就说明这两个方向暂时无法获得更多信息,是个死胡同,与其再浪费时间死磕,不如另辟蹊径,从细节查起,比如死者是什么原因致死的?泥俑用的泥是来自哪里的?以及泥俑的存放地,也就是宅子这些年都有哪些人出入?”她昨晚和杜近斋对过,目前案子的问题是死者身份难以确定,泥俑的制作工匠也无法追定。

大理寺和御史台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查不出来的东西刑部再查也很大可能查不出什么,还不如从其他地方入手。

查死者是什么原因致死的可以从凶器判断,只要知道凶器是什么,顺藤摸瓜也就不是难事。

查泥俑用的泥是产自哪个地方可以进一步锁定泥俑工匠的行动轨迹,要是能查得细致,泥俑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