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文说完,便跪在地上一声不吭,只是时不时擦着眼泪。
邵凡也看的有些发愣,突然觉得之前小看这家伙了,他也有影帝之姿啊!
就凭这一番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讲述,真是足够打动人心!
邵凡觉得李崇文要不是皇子,完全可以投奔孙解,跟在他身旁当个副教主,去忽悠百姓去。
绝对能闯出一番名堂。
邵凡瞥了一眼一旁的李安,也不知是不是折子上写的很好,还是有李崇文这个配乐的原因。
总之他拿着折子的手不停颤抖,显然内心十分震撼。
邵凡收回目光看向李崇文,正巧此时他也抬头看来。
一时间二人视线相交,邵凡对其笑了一下。
李崇文赶忙低下头,内心有些惊慌。
他不明白为什么这家伙还能笑得出来。
这一番话来的路上他练了很多遍,哪个地方声音该大,哪个地方声音该小,抑扬顿挫或者是慷慨激昂,都达到了最佳的状态。
绝对能让一个不知情的人完全沉浸进来。
可为何这家伙却还能对他笑出来?
难道这家伙根本就不在乎刚才所说,这些百姓的死活?
亦或者
看出来了他的目的?
想到这李崇文赶忙打消掉这个念头。
不可能,绝不可能!
我甚至还没有说出要干什么,他绝对不可能猜到!
邵凡并不知道他的一个笑容,对李崇文的内心造成了这么大的冲击。
实际上他只是对李崇文的智商感到认可。
至少在这件事上,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
能在这个阶段想到这种法子,己经算是很了不起。
当听到他说出湖州百姓被苗人屠杀,从他口中听到一系列百姓受到的迫害时,邵凡就猜到了李崇文的意图。
一首以来,李崇文都是反对北伐的。
原因就是一旦北伐,李崇武必然会跟随李安一同前去。
北方边境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早就己经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体系。
带着大军出征,只要不是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必然会有所收获而归。
一旦凯旋而归,论功行赏,李崇武定然是首功。
这样一来,太子之位他就能坐的稳稳当当,根本动摇不了。
所以李崇文才会拼命反对北伐。
可现在北伐之事己定,李安明确不许有人劝谏,否则视为北元奸细论处。
改变不了,那就只能换个方式了。
想办法用别的事情让北伐进行不下去,或者分割北伐大军,消耗北伐军的军事力量。
尤其是后者,齐国这二十年间之所以能保持战线,就是因为人数优势。
要是能让北伐军队中的一部分调走,兴许战事还会往不一样的方向偏去。
一旦打输了,对于李崇文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而他之所以现在将南疆苗人扯出来,要是没猜错的话,估计一会就要李安出兵讨伐苗人。
再不济也要增兵湖州。
总之要从北伐军中分出来一支军队,从而削弱北伐军的实力。
李安看过折子,将折子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呼吸急促,显然内心很是愤怒。
李崇文见状心下大定,这折子是他特意吩咐幕僚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