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42章 俎上鱼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俎上鱼肉(2 / 4)

口走去。

那份从容气度,令身后的孙德海脸上发烫,不禁有些汗颜。

刘振彪那张冷硬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似乎没料到这位年轻御史如此沉得住气。

他重重哼了一声,侧身让开道路,同时朝门外两名标营精锐使了个眼色。

那两名甲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虽未动手擒拿,却形成夹峙之势,紧跟在杜延霖身侧,手始终按在腰刀刀柄上。

杜延霖目不斜视,昂首迈出架阁库沉重的门槛。

门外等候的几名随行漕兵和文书见状,脸上都显出激愤,下意识地想上前,却被杜延霖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

他轻轻摇头,示意他们稍安勿躁,随后便在刘振彪和标营甲士的“护送”下,穿过了户部衙门幽深的庭院。

浙直总督衙门设在杭州,杨宜在南京属于是临时驻跸,故南京的总督署衙称行辕。

户部衙门到浙直总督行辕的路程并不远。

一行人出了户部角门,早已有总督行辕的马车和护卫骑兵在门外等候。

刘振彪不由分说,将杜延霖“请”上了一辆没有任何标识、但车厢宽大坚固的马车。

车轮碾过南京内城宽阔的青石板官道,发出辘辘的回响。

车帘低垂,隔绝了外面的景象。

约莫行驶了两炷香的时间,马车突然停下,车帘被猛地掀开。

杜延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从容地弯腰下了马车。

眼前是一座气象森严的府邸,高墙深院,朱漆大门洞开,门楣上高悬“钦命总督东南等处军务”的巨大匾额。

“杜秉宪,请吧!”

刘振彪冷哼了一声,做了请的手势,随后引着杜延霖直入浙直总督行辕的白虎节堂。

节堂内,甲士肃立两侧,气氛庄重而压抑。

浙直总督杨宜一身绯色蟒袍,端坐于紫檀大案之后,手中正执笔批阅着什么公文,神情专注。

直到刘振彪上前禀报,他才缓缓抬起头来。

“下官巡盐御史杜延霖,参见杨制台。”杜延霖依礼参拜,姿态恭谨。

杨宜放下笔,目光落在杜延霖身上,脸上竟毫无孙德海所述的暴怒之色,只是淡淡地抬了抬手:

“杜秉宪免礼。赐座。”

一旁侍立的亲兵迅速搬来一张圆凳。

“谢制台。”

杜延霖依言坐下,腰背挺直,目光平静地迎向杨宜。

杨宜并未立刻开口,而是端起案上的茶盏,慢条斯理地撇了撇浮沫,啜了一口,才缓缓道:

“杜秉宪奉旨南下巡盐,栉风沐雨,辛苦了。”

“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分忧,不敢言苦。”杜延霖答道。

杨宜放下茶盏,目光变得深邃:

“扬州之事,本督已有所闻。民变骤起,倭寇趁隙而入,搅扰地方,百姓惊惶,实乃不幸。盐政乃东南命脉,牵涉国计民生,又值倭患未靖,更需稳妥行事。杜秉宪初到地方,锐气可嘉,然行事操切,急于求成,恐非福泽地方之道啊。”

他的语气平缓,如同长辈提点后辈,但字里行间却将扬州乱局的根源隐隐指向了杜延霖的“操切”。

杜延霖神色不变,微微欠身:

“制台教诲,下官谨记。然扬州民变,实乃事出有因。下官追查盐课积欠,乃奉旨而行。然盐场大使何和颂、巡检钱禄等人,借机酷烈催逼,滥杀无辜,煽动民怨,实为构陷钦差,祸乱地方!”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

“倭寇井上小七郎业已供认,其登陆劫掠,系受扬州卫指挥使郭晟指使,意在趁乱灭口。此案人证物证俱全,通倭屠民、构陷钦差之罪,铁证如山!王制台与下官临机处置,实为拨乱反正,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杜延霖目光坦荡,直视杨宜:

“下官已与王制台联名奏章,详陈始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