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从筹备起就备受关注。
影片上映后,那片波光粼粼的海面、少年与老虎的奇幻共生,迅速征服了观众。
首周票房直接突破 2 亿,豆瓣评分稳定在 81 分,不少观众在影评里写道:“李按总能把孤独拍成诗,看完想再去海边走一走。”
业内普遍认为,《少年派》大概率能垄断 11 月底到 12 月初的市场。
可谁也没料到,一周后的 11 月 29 日,冯大炮筹备三年的《难民 1942》上映,直接搅乱了战局 —— 只不过是用一种惨烈的方式。
这部投资 21 亿、集结了 30 余位一线明星的灾难题材电影,承载着冯大炮 “突破贺岁档喜剧标签” 的野心。
上映前,他带着主创跑了 12 个城市路演,反复强调 “这是一部能让观众记住历史的电影”。
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上映首日票房仅 3800 万,豆瓣评分刚过 6 分,口碑呈两极分化。
更糟的是,为了挽救口碑,片方竟私下联系外媒记者,塞钱要求对方撰写 “观影时感动落泪” 的报道,再把这些内容翻译成中文,在国内社交平台营销。
可这种拙劣的公关手段,很快被网友扒了出来。
加上观众对影片 “冗长的苦难叙事” 越来越厌倦 —— 有观众吐槽 “两个半小时里全是饿肚子、逃荒,看不到一点希望,看完心里堵得慌”——《难民 1942》的票房一路下滑。
雪上加霜的是,11 月 30 日,《人在泰囧》突然宣布提档上映。
这部由徐征首次执导、黄博和王保强主演的中小成本喜剧,起初根本没被业内放在眼里。
毕竟在贺岁档,冯氏喜剧才是观众的首选,谁会在意一部 “演员没流量、制作没规模” 的喜剧片?
可市场永远充满意外。《人在泰囧》首日票房 4300 万,看似平平无奇,却在 12 月 1 日到 2 日迎来爆发 —— 两天票房狂揽 23 亿,场均人次比《难民 1942》高出 3 倍。
观众走出影院时的笑声,成了最好的宣传:“徐征、黄博、王保强的组合太逗了,从开头笑到结尾,贺岁档就该看这样的电影!”
首周下来,《人在泰囧》票房累计 575 亿,直接把《难民 1942》远远甩在身后。
跟《难民 1942》同期上映的路太君作品《霸王的盛宴》,也没能逃过市场的冷遇。
这部以 “解构鸿门宴” 为卖点的电影,因 “过度文艺化” 的叙事让观众直呼 “看不懂”—— 碎片化的镜头、晦涩的台词,甚至有观众看到一半就离场:“明明是历史故事,却拍得像意识流电影,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
最终,《霸王的盛宴》票房不足 5000 万,连成本都没收回来。
两部影片的惨败,直接导致投资方华艺兄弟的股价在 12 月 5 日跌停,市值一天蒸发 23 亿。
股民在股吧里炸开了锅:“华艺连押两部烂片,管理层到底在干什么?”“早知道当初不该买华艺的股票,现在血本无归!”
就在华艺陷入困境时,东皇影业出品的《寒战》异军突起。
这部集结了黎名、梁加辉等影帝的警匪片,凭借紧凑的剧情、精良的制作,拿下了超高排片率。
上映后,票房一路飙升,最终突破 14 亿。即便到了下映当天,仍有 1 千万的票房收入,实力碾压《难民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