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8章 错位时空(2 / 3)

凝视着穹顶,仿佛在与百年前的星空悄然相接,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静谧而庄重的氛围中。

当第一缕钢琴前奏如晨雾般漫开,全息投影系统骤然启动,舞台四周的空气瞬间化作透明的银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拉开帷幕。

李文东的清唱随之响起,"那一年你和我一样年纪",声音清澈而温暖,仿佛带着时光的滤镜,将人们带回那个动荡而热血的年代。

舞台左侧的全息膜层率先泛起涟漪,1919 年 5 月 4 日的天安门广场在粒子光束中显形。学生们高举的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标语牌棱角分明,传单上的油墨仿佛还未干透,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墨香。

画面聚焦在一位戴圆框眼镜的男生身上,他攥紧拳头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领口的学生装纽扣崩开一颗,露出泛红的脖颈,那是历史照片中未曾记录的细节,却在全息技术的神经网格渲染下,让百年前的热血温度触手可及。

当副歌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 响起,右侧全息屏突然爆裂成无数光粒,重组为 1935 年一二?九运动的街头。

女生们挥舞的横幅在虚拟气流中猎猎作响,军警的皮靴踏在青石板上溅起的火星,与歌手脚下的舞台灯光形成奇妙的共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现场的观众们看着这一幕幕仿佛真实发生在眼前的历史场景,纷纷发出惊叹声,眼神中满是震撼。

"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唱至此处,舞台中央的升降台悄然下沉,李文东仿佛坠入历史的裂隙。

全息影像从四面八方合围而来:1927 年上海街头,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党员在枪声中扯下围巾,将其系在电线杆上作为起义信号,围巾的红色在黑白基调的全息画面中格外灼眼,那是革命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

1948 年辽沈战役的战壕里,战士用染血的手指在钢盔内侧画下五角星,血迹的扩散轨迹与歌手声线的颤音完美同步,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坚定。

最震撼的是当 "不回头向硝烟深处奔去" 的乐句迸发时,十二道全息光束在舞台上空交叉成十字,每道光束中都浮现出不同年代的牺牲场景:有的战士抱着炸药包冲向碉堡,有的地下党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他们的身影在消失前化作红色粒子,如樱花般飘落在歌手肩头。

李文东的肢体语言成为串联现实与历史的活化石,他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先辈们共鸣。

当唱到 "举起手我说出同样誓言",他的右手缓缓抬起,手掌朝向左侧 1921 年嘉兴南湖的全息影像 —— 那里,代表们正将拳头抵在胸前庄严宣誓,虚拟的手臂与现实的手臂在空间中形成镜像,仿佛穿过百年光阴完成接力。

那一刻,现场的观众们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历史时刻,感受到了那份坚定的信仰和使命。

副歌段落中,他数次转身面向不同方向的全息画面,每一次旋转都带起衣摆的涡流,与身后全息战士冲锋的姿态形成动态呼应。

最动人的瞬间出现在桥段 "我多想伸手紧紧拥抱你",他向右侧 1919 年学生的全息影像迈出半步,指尖几乎触碰到对方扬起的传单,而全息人物突然转身,露出与陈延年相似的年轻面容,嘴角的微笑在粒子波动中若隐若现,仿佛在传递着跨越百年的鼓励和支持。

在央妈的导演室里,工作人员们紧紧盯着屏幕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