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装卸运输,以及驿站为代表的服务业,也是当地人经济来源的重要部分。
如今因一系列原因导致省道客流、运流萎缩严重,按理说,当地人需要更多的往山里跑,以及侍弄好城墙内的那些菜地,强化各家的禽畜散养效果,来应对固有收入的变化。
结果倒好,山也不进了、地也不下了,这是准备将手头上的粮秣吃嚼完,明年青黄不接时直接饿死?
甚至,就这么个只进不出,缺乏副食,都不用到明年三四月份,今年冬天能不能顺利度过,都存疑。
不过要是考虑到整个瓦斯科都极有可能在一到两个月内被彻底夷平,幸存者百不存一,目前的做法倒也不算啥了,省粮作甚?最后便宜了谁?对吧?
可问题是,这些当地人是怎么知道他们将集体完犊子的?只能说,厄运影响,以及近来发生的事,令压力给到位了,这些厄运镇民也开始干符合他们身份的事了。
具体是啥,黑罗博盲猜是另类的强化组织度,提升自我能力,为一场大型血祭做准备。
这差不多是最有效的发挥凡人作用的手段之一了。
厄运侵染,达到某个级别后,是能够形成类似外力干涉下的强制调控效果的。
说的再直白些,就是受众纷纷出现幻听幻视等问题,互相一通气,发现都是病友,串联就开始了。
听到了某种呼唤,某种指引,知晓该做什么·”
看似没有进行常规的连络,实则早就通过类信仰网络互通有无了,或者说的更是诗意一点,神交,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块儿。
其实这种所谓缘分不浅同路人、心有灵犀想一块儿,在黑罗博看来,根本就是你你也麻!是感染达到一定程度后、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趋同反应,毕竟都是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相互的人类,生理上、心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再正常不过。
黑罗博认为,真正值得一提的点,其实是“有效沟通”。
以前即便是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社区、小区,也未必能为共同的目标聚众力而行,现在终于能较好的体现“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概念了,应当给予适当的尊重。
当然,也只是适当的尊重。
这不是小团结模式的价值,而是正视该模式的痛点。
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团结模式自然也一样。
实现它的先决条件较高,维护其有效性的成本也高,这都是痛点,尤其是临时凑成的搭子,堪称一万种离心离德的理由。毕竟一帮同床异梦、小心思一堆的人凑在一块儿,那可不叫团结。
而为了体现尊重,黑罗博将自家外墙的巷道进行了一番处理。
鉴于长荣街22号固有的宅邸格局,它的外围,并非是弄巷,而是两辆马车能勉强交互而过的巷道,硬土的路面,路本身也比较宽直。
黑罗博的操作,堪称上演了一出赏心悦目的魔术,站在此端,用手虚虚那么一推,多米诺骨牌般的效果便发生,泥板如鳞从地面乍起,然后反向依次推倒,落地时已经是石板铺平,严丝合缝。
能如此,其实是因为准备充分,异木根须早就奠定了基础,每一块石板的诞生,每块石板的位置都算死了的,黑罗博只是激活这套程序。但必须说,从旁观者的视角看,真的是炫酷有排面,神秘度喜+1。就连同行也更加敬畏忌惮。
以石板路替代硬土路,自然不是什么大发善心,就连普通人都能猜测的到,这是防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原本的边界是墙,现在这路也是了,至于具体有多少花活儿藏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