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气氛凝重。老斯大林气的大骂张家父子。
此时苏德战争正处于最关键阶段,苏军主力深陷对德泥潭,要立即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役,收复外蒙,难度极大,且风险极高。
老斯大林召集国防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最终,苏联方面除了严厉的口头谴责和威胁外,并没有调集部队南下。
苏联向张作霖提出强烈抗议,指责东北军野蛮侵略,张作霖拿着这份“邀请书”的副本,对着中外记者,得意地晃动着:
“放他娘的屁!谁说老子是侵略?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清楚!这是蒙古人请我们进去的!是平叛!是维护国家统一!外蒙在主权上就是中国领土,老子这是清理门户!”
“有些人在那里扶植傀儡,分裂中国,其心可诛!谁要是想打它的主意,先问问老子手里的枪答不答应!”
十一月十日,东北军全面接管外蒙地区,包括唐努乌梁海。
东北军的智囊团深知,单纯依靠武力无法长久稳定外蒙。
必须辅以政治手段,争取部分蒙古王公贵族和牧民的支持,至少是默许。
在东北军的邀请下,库伦组织召开了一场“蒙古各旗盟民众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邀请了许多在乔巴山清洗中失势的旧王公、活佛和部落首领。
经过一番“民主协商”,一位在蒙古地区亲华的老年王公——云山王,被推举为新的蒙古地方自治委员会主席。
新的自治政府成立后,在东北军政治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惠民措施。
大量的粮食、茶叶、布匹、药品等救济物资,被分发给在战乱中受损的牧民。
每个蒙古包,几乎都收到了一份蒙汉双语的《蒙古地方自治与民生发展纲要》。
内容:
尊重蒙古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赋予地方广泛的自治权利,发展牧区经济,兴办教育、医疗;
减免部分赋税
国防、外交、重要交通线、矿产资源开发等事务,由自治委员会与中央派员共管,实际上将核心权力收归东北军掌控。
十一月一日,少帅以中央特使的身份,与云山王主席在库伦正式签署了《中华民国东北边防军与外蒙地方自治委员会关于共同防御与行政协作之协定》(简称《驻军协定》)。
协定规定:
外蒙地方自治政府全权管理地方民政、经济、文化事务;
东北军则应蒙古地方请求,负责防御外来威胁,维护地方治安,并协助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协定》细则中,东北军获得了在外蒙境内所有战略要地的永久性驻军权、军事设施建设权、机场使用权,以及对外蒙与苏联、新疆等地边境口岸的管控权。
所谓的协助发展交通,意味着主要的公路、铁路和通讯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均由东北军主导。
这份条约,实际上将外蒙的军事、交通、经济命脉,牢牢地掌控在了奉天方面的手中。
签约仪式结束后,少帅与王以哲等人商议后续行动的具体部署。
一位年轻的参谋长,担忧地问道:
“少帅,我们如此步步紧逼,苏联真的会甘心承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和战略挫折吗?他们会不会在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报复?”
少帅对着参谋说到:
“苏俄的报复,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抢在他们能够全力反击之前,站稳脚跟,巩固防线。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