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 章(3 / 4)

没有用……

屋子里、路边,到处都能看到布满黑斑的尸体,今天去替别人收尸的人,过两天兴许就成为倒在地上的尸体之一。

东三省总督锡良派了两个北洋医学堂的医生过来防疫。

他们只知道引起死亡症状的病是鼠疫,便请锡良下令,要求全城灭鼠,家家户户行动起来,处决了近万只老鼠。

但是得病、死亡的人越来越多。

东北一直以来都有“五仙”信仰,老鼠正是其中的“灰仙”,有谣言说是有人打死了灰仙大姑奶奶最疼爱的小孙子,这是灰仙大姑奶奶的报复,不仅不应该捕鼠,还应该好吃好喝的把老鼠供起来,以消灰仙大姑奶奶心头之恨。

锡良自然不相信这些,下令禁止造谣传谣,违者按妖言惑众处置。

但是光是不相信没有用,拿不出解决办法,谣言只会越传越多。

黑色的死神不仅在东北肆虐,更随着大量准备回老家过年的人扩散至长春、奉天。

让清廷重视起这场瘟疫的真正原因是外务大臣施肇基接到的消息。

疫情爆发月余,没有任何控制的迹象。

驻哈尔滨的沙俄领事馆和日本领事馆多次向锡良施压:“你们不在乎你们的人死活,我们在乎我们侨民的命!你们能不能管?管不好,就把主权让出来,给我们管!”

此前签的各种条约,割的那么多地,对于清廷来说不过是“边陲之地的穷乡僻壤”,卖就卖,压力不是很大。

东北可让不得,那是大清的龙兴之地,让出去就是丢了祖宗基业,性质严重。

·

·

锡良双眼放光,他收到北京来的电报,说朝廷已经派出了“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即将抵达哈尔滨。

1910年12月24日,锡良满怀期待地在火车站迎接总医官大人。

当他看清从火车上下来的人之后,充满希望的眼神熄灭了。

就……两个人?

一个叫伍连德,很年轻,长着中国人的脸,却不会说官话,只会英语和粤语。

另一个叫林家瑞,更年轻,是伍连德的助手兼翻译。

这跟锡良心中“满头白发、长着一大把白胡子”的神医完全不一样,太年轻了,中国有句俗话: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何况,治病讲的是“望闻问切”,这个总医官大人连北方话都不会说,要怎么治病啊?

只不过锡良也实在是没办法了,除了伍博士之外,其他人听说这病的致死率是九成,根本就不敢来,伍博士是自愿来的,冲着这一点,也不能让人寒心。

锡良表示,不管伍博士提出什么要求,他都愿意全力配合。

然而,伍博士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他就配合不了,伍连德说要找个病死的尸体解剖,确定真正的死因。

然而,别说是大清年间,就算21世纪,哪怕死者的死因有些蹊跷,很多家属也不同意解剖。

无主的尸体也不能解剖,连锡良也不敢强行下令。

1870年的“天津教案”就是因为天津挖出了尸体,于是民间盛传洋人摘中国人身上的器官做药。

后来各种巧合的事件相叠,导致民众杀洋人、烧教堂。

被派去处理这事的曾国藩知道洋人不好得罪,他的处理方式激起了全国民愤。

然后,老佛爷抬手就把负责处理此事的曾国藩给处理了。

前车之鉴,锡良生怕激起民变,他不想背这个锅。

伍连德很苦恼,剑桥再厉害,也没教过他如何凭空诊断病因。

他带着林家瑞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走动,一面查看疫情扩散情况,一面希望能找到同意解剖尸体的人家。

走了大半天,伍连德又累又渴,如果是往日,他随便去一户人家讨碗水喝,完全不是问题,可是现在,一条街上家家门户紧闭,目光所及之处,门上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