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攻势,同时也不会因为人员过于密集,而遭受到太大的伤亡。
最关键的是,这么一来的话,他们的攻势可以保持持续不断,对面的敌人需要始终和他们的部队进行车轮战,无法休息。
在日军的部队,执行新的作战方式的时候,黑夜也在此时悄悄到来。
夜幕笼罩四下,日军对前方第三师还有新四军阵地的攻势,没有任何衰减。
只是现在日军的攻势,更多的是在进行炮击,真正步兵冲锋的频率,反倒是降低不少。
可是如此一来,他们的进攻效率反倒是提高了。
日军密集的火炮,将新四军还有第三师士兵们构筑起来的防御阵地,摧毁了不少。
这让新四军还有第三师的士兵们,都开始舍弃一些阵地,向后方纵深位置的阵地撤退。
日军的指挥官发现进攻有了进展之后,便开始加快进攻的速度,炮击的密度也要比之前更强。
就在日军集中军队,对后方的新四军还有第三师防御阵地展开攻击的时候。
此时,在他们的侧面,戴安澜还有郭汝瑰的部队,都已经进入到指定的位置。
他们的一部分部队,在外围的关键高地上,都构筑起来防御阵地,同时还抽调出来精锐的部队,打算将日军部署在外围的那些观察哨,还有小规模的防御阵地都偷袭下来。
他们也使用了秦时明提供给他们的武器装备,其中红外夜视仪等武器装备,更是大量装备给了基层的部队,让他们的部队在夜间作战的时候,天然相对于日军具备一些优势。
此时,他们的突袭部队,已经借助着红外夜视仪,成功地绕过了日军观察哨的视野范围,来到了更加纵深的位置。
在他们各个部队所在的区域,往往都有日军部署在侧面的一些防御阵地。
日军在这些区域设置的防御阵地不少,但是每一处防御阵地上驻守的士兵人数不多。
戴安澜和郭汝瑰两人,和各自的参谋部,组成了联合指挥部。
他们主要负责指挥侧面的战斗。